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阿那亚·金山岭位于北京密云与河北承德之间。其代表性建筑包括山谷音乐厅和金山岭上院。山谷音乐厅由两位知名建筑师主持完成,外形犹如一块巨大的天外飞石。登上屋顶,可以眺望远处层峦叠嶂的山峦和烽火台,感受金山岭的历史古韵。山谷音乐厅曾举办多场精彩的音乐演出。此外,山谷音乐厅还是高端论坛、颁奖礼的举办地。在金山岭上院,从空院拾级而下,一连串的空间形成序列,安静清幽,吸引游客在此驻足停留。
作为阿那亚精神属性最高的项目,阿那亚·金山岭会有怎样的成长路径?如何重新凝聚社群的力量,在金山岭共建理想社区?对此,我们采访了阿那亚创始人马寅,聊了聊他理想中的社区与生活,以下为访谈实录。
记者:前段时间,您说比起北戴河阿那亚,金山岭阿那亚可能更有机会实现阿那亚的社区理想。为什么?
马寅:做社区是阿那亚的初心。一开始做阿那亚的时候,我们希望它能成为一个亲密友好的社区,把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一致的人聚合起来,大家彼此连接、交往,重建温暖的邻里关系,重回熟人社会。
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命运,在人为规划和自然演化的共同作用下,北戴河阿那亚发展成现在这种更复合的状态,不仅仅是一个社区,还是一个集文化艺术、先锋商业、潮流运动等多元生活方式为一体的度假目的地。它其实更像是市镇的逻辑,有不同的面向,更包容,内涵更丰富,带给人的体验和感受也更多元。
但金山岭阿那亚不太一样。它从一开始就被定义为精神的高地,是专门为热爱山居的人自住而设计,先天条件也更适合做社区,坐落在900米山顶的谷地里,被群山包裹着, 自成一体,更私密,天然有种安静的家园感;而且开发面积小,社区规模和承载量有限,这也注定了它不会有北戴河阿那亚那么大的人流量,熟人社区的感觉会更强。
记者:虽然更适合做社区,但金山岭阿那亚今年正式对外运营,其实也开始走向公共了,对于金山岭阿那亚的成长路径,你是怎么考虑的?是否会参照北戴河阿那亚的成长模式?
马寅:我们常说,阿那亚有两种场所精神,北戴河阿那亚体现更多的是欢乐之道,海是外向的,更开放,在海边是释放能量的过程,有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更先锋、更潮流,每次去都很开心。
金山岭阿那亚主要是安静之道,山是向内的,更厚重、更有灵性、更能滋养人。每次我回到山里,感觉心立刻就安静了,屏蔽了外界的噪音,感官变得更敏感,更能专注于当下,感受力也更强。
而从外部环境来看,这几年,山外的世界在急速变化,大家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复杂和不确定,很多人对未来感到迷茫,当焦虑成为一种普遍的时代情绪,就更需要一个能安顿身心的“避风港”,跟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构建一个共同体,过一种乌托邦式的生活,彼此守望,互相慰藉,重建安全感和归属感,让情感和精神有所归依。
在阿那亚所有项目当中,金山岭阿那亚的资源禀赋最适合成为这样一个“避风港”。
记者:是希望把金山岭阿那亚打造成避世之地吗?
马寅:不是“避世”。山虽然安静,但并不消极,它有自己的气场,让心境更自由,更能激发创造力与想象力。
大家住在山上,因共同的价值观和生活理想而聚,以山为邻,并不是要走向隔绝,而是回到一个能让人卸下防备,有安全感、信任感和归属感的精神家园,整理和安顿自己,相互交流,彼此激发,共同成长,然后,更好地跟世界在一起,为自己、也为他人带来更多美好。
归根结底,我觉得金山岭阿那亚是要走向创造的。它应该具备这样两种属性:既是有质感的精神高地,也是有温度的熟人社区。
记者:怎么理解“有质感的精神高地”和“有温度的熟人社区”?运营层面如何展开?
马寅:先说有质感的精神高地,因为金山岭阿那亚是阿那亚所有项目中精神属性最高的,金山岭的生活也应该有更高的思想内涵和精神浓度。在文化艺术生活上,一方面,我们通过“艺术驻留计划”,寻找那些喜欢金山岭生活方式的创作者,支持他们在地创作。另一方面,金山岭汇聚了非常多有意思的业主,他们之中有很多文化艺术领域的顶级创作者,涉及文学、音乐、戏剧、电影等多个不同行业。所以,金山岭社区内部其实就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这些业主带动更多人一起参与、创造,优质的文化艺术内容从社区里自然生长出来。
记者:听上去,您是希望以文化社群的方式,在金山岭开始一场生活实验。可是,能做“文化主理人”的金山岭业主也是少数吧,很多业主虽然不是文化艺术人士,但也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对于理想社区也有自己的见解和追求,怎么能让他们参与进来呢?
马寅:这就涉及到金山岭阿那亚的另一重属性, “有温度的熟人社区”。
“文化主理人”只是一个方面,它所依托的可能主要是我自己建的小社群。但金山岭还有其他不同类型的社群,也在组织各种各样的社群活动,他们也在用社群的方式分享生活,质朴又有温度。
比如,有位邻居擅长做披萨,她自己有个小社群,每次准备做披萨时,会提前在群里发布预告,接受邻居们预订,不为赚钱,更多是出于乐趣。发挥自己所长,带给他人更多美好,这不就是社群的意义嘛。
所以,今年以来,金山岭社群所迸发出来的活力,以及社群生活带给大家的成就感和满足感,都让我非常振奋。我也愈发坚定地认为,社群应当成为整个社区的灵魂,辐射山谷生活的各个层面。
(摘编自《走向公共的阿那亚,还能回归社群、重塑理想社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