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语文试卷库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日期: 2025-04-16 期中考试 来源:出卷网

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中。(每小题2分,18分)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qián)  跚(pán)  追(diào)  除(tì)
B、 潸(shān)  使(cāi)  养(xù)   有成效(zhuó)
C、 乐(yú)  狼(jí)  涔(cén)  爱分明(zēng)
D、 弓(zhuó)  急(suì)  时(zàn)  然而止(gá)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蜡月 风筝 幼稚 司空见贯
B、 通宵 惧怕 魔鬼 乌合之众
C、 板粟 开辟 辨论 衣衫褴褛
D、 商贩 防御 辟静 慌无人烟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终日不成(花纹)  心气和(平静,不猛烈)
B、 不得已(一万)  一声不(出声,发言)
C、 泣涕如雨(落下)  心所欲(顺从,任凭)
D、 见天日(重新,再)  万象新(改变,改换)
你想选择一条名言警句来提醒自己努力学习,最适当的是(    )
A、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B、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C、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D、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要善于反思,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B、 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
C、 《匆匆》的作者是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写的。
D、 伯父亲切的话语和慈祥的面容时常回响在我的脑海中。
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读文章时,分清文章主次,就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B、 文章中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过于单薄。
C、 读小说时,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D、 借助作品梗概,可以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或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易斯•卡罗尔创作的《爱丽丝漫游奇境》是一部别出心裁的经典文学作品。
B、 “亲身下河才知深浅,亲口尝梨才知酸甜”,正所谓“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 小弟弟得到玩具后破涕为笑,他这种两面三刀的性格真让人难以捉摸。
D、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们虽然在这次比赛中失利了,但是却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托物言志手法表达诗人志向的一项是(    )
A、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C、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D、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下列关于课文相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京的春节》中的“闲在”等词语俗白浅易,朴实真切,体现了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B、 《藏戏》以连续的三个问句开篇,先声夺人,点出藏戏的特点,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C、 借助《鲁滨逊漂流记》梗概,我们可以了解这部名著的主要内容,这对我们详细阅读整部名著有很大帮助。
D、 《骑鹅旅行记》(节选)中的尼尔斯为了离开自己的家而骑上鹅背,跟着大雁飞走了。

【非选择题】【积累运用37分】

经典诵读积累(每小题1分,3分)

李商隐的《无题》中,表现相距本不远,但既然难以相见,希望能有人代为传递信息带去问候的诗句是(    )
A、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D、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苏轼的《定风波》中(    )饱含人生哲理,也是点睛之笔。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
A、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B、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C、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大学》节选说道:得到民众的拥护,就会得到国家,失去民众的拥护就会失去国家。正所谓(    )
A、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B、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
C、 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共24分)

整本书阅读。

(一)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ㅤㅤ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个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那些尖桩或者圆桩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举得起来。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砍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再花上更长的时间把它们运回家。也就是说,我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并运回来,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我最初用一根很沉的木棒打桩,后来想到了用铁撬棒打。尽管如此,打起桩来还是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

(二)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ㅤㅤ要是读者知道我是怎样制造这些陶器的,一定会认为我又可怜又可笑。我不知用了多少笨方法去调和陶土,也不知做出了多少奇形怪状的丑家伙:有很多因为陶土太软,吃不住本身的重量。不是凹进去,就是凸出来,根本不能用;有很多因为晒得太早,太阳热力过猛而晒裂了;也有这多在晒干后一搬动就碎了。总而言之,我费了很大的力气去找陶土,找到后把土挖出来,调和好,运回家,再做成泥瓮。结果,我工作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才做成了两只大瓦罐,样子非常难看,简直无法把它们叫作缸。最后,太阳终于把这两只大瓦罐晒得非常干燥而坚硬了。我就把它们轻轻搬起来,放进两只预先特制的大柳条筐里,防备他们破裂,煮完灭火后,忽然发现火堆里有一些被火烧得像石头一样硬、像砖一样红的陶器碎片。这一发现使我惊喜万分。我对自己说,破陶器能烧,整只陶器当然也能烧了。我自然不知道怎样搭一个窑,就像那些陶器工人烧陶器用的那种窑;我也不知道怎样去涂上一层釉。我把三只大泥锅和两三只泥罐一个个堆起来,四面架上木柴,泥锅和泥罐下生了一大堆火,然后在四周和顶上点起了火,一直烧到里面的罐子红透为止,而且十分小心地不让火把它们烧裂。我怕它们烧熔了,就慢慢减小火力,等那些罐子的红色逐渐褪去。我整夜守着火堆,不让火力退得太快。

ㅤㅤ到了第二天早晨,我便烧成了三只很好的瓦锅和两只瓦罐,虽然谈不上美观,但很坚硬。

ㅤㅤ这次实验成功后,我就不缺什么陶器用了。但我必须说,这些东西的形状,是很不像样的。大家也可以想象,因为我没有办法制造这些东西,所以只能像小孩子一样做泥饼,或像不会或面粉的人做馅饼那样去做。

小练笔(10分)

习作。(30分)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