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语文试卷库

【2025年春季】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情景化检测试卷

日期: 2025-03-31 单元试卷 来源:出卷网

文文找到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下面是他们查找的部分资料内容,请你帮他完成以下任务,完善资料。

明明同学参加了“品人物精神,闯关领书”的活动,请你帮她完成下面选择填空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李伯伯是一个彬彬有礼的人,大家都很喜欢他。
B、 他终于吃到了妈妈亲手包的饺子,那熟悉的味道让他大吃一惊
C、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巍峨丰碑。
D、 他心急如焚, 在屋子里不停地走来走去。
下列对课文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离别情意以及诗人洁身自好的品质。
B、 《黄继光》通过对黄继光舍身堵枪口的动作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他为革命事业视死如归的宝贵品质。
C、 《“诺曼底号”遇难记》表现了船员们不怕牺牲、坚守职责的精神以及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D、 《挑山工》一文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获得成功。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寒雨/连江/夜入吴。
B、 洛阳/亲友/如相/问。
C、 平明/送/客楚山/孤。
D、 一片/冰心/在/玉/壶。
下列词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平明送客楚山孤(天刚亮)
B、 一片冰心在玉壶(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C、 单于夜遁逃(姓氏)
D、 墨梅(用水墨画的梅花)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冲啊,为黄继光报仇!”喊声惊天动地。(语言描写)

A、 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动作描写)
B、 哈尔威船长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外貌描写)
C、 她闭着眼睛,虚弱的脸庞显露出一丝痛苦的神情。(神态描写)

四年级七班要举行“说说英雄壮举,学习英雄品质”的活动,请你帮他们完成以下任务。请你帮他们完成以下任务。

请你帮轩轩同学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语段。(共4处错误)

学校举行“品味平凡中的不平凡”阅读活动,请你阅读以下文章,按要求帮他们完成相关工作内容。

阅读理解

矢志寻蒿人

屠呦呦是我国第一位获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数十年来,她致力于中医药学研究,带领团队发现了青蒿素,挽救了全世界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屠呦呦同志“改革先锋”称号。 20世纪60年代,39岁的屠呦呦接受国家任命,开始着手治疟中药的研发。当时疟疾疫情难以控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完成使命!屠呦呦和课题组成员一头扎进了文献堆,寻遍古方,从中医古籍中寻求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在实验室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一次一次地试验,一次一次地失败,经过反复琢磨,终于在经历数百次试验后,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研究中,屠呦呦甘于奉献,面对危险无所畏惧。在进行动物试验时,她从个别动物的病理切片中,发现青蒿素有疑似毒副作用。到底是动物本身的问题,还是药物所致?屠呦呦决定以身试药。当青蒿提取物放到她手里的时候,她没有丝毫迟疑,一口吞服而下。提取物的剂量从0.35 克开始,依次递增至0.5克、1克、2克、3克、4克、5克。数日之后,从实验室里传来了鼓舞人心的消息——药物安全!不久,青蒿素被广泛用于疟疾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凭借青蒿素的发现,屠呦呦获得了很多荣誉,但她仍然衣着朴素,过着平淡宁静的生活。她没有把名利看在眼里、揽在身上。面对赞誉,她总是淡淡一笑:“没有大家的无私合作,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将青蒿素贡献给世界。”屠呦呦的名字源自《诗经》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蒿”,青蒿是鹿儿所食的一种普通野草。屠呦呦正像那一株青蒿,如蒿叶般平凡,蒿花般淡泊。

屠呦呦,这位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优秀代表,攻坚克难,矢志寻蒿,完美地诠释了改革先锋的精神内涵。

阅读理解 

筑路人

巴拉村,位于巴拉格宗大峡谷内。那里的人们一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那里不通水电,不通公路,有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峡谷,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更没有人走进过巴拉村。斯那定珠就出生在这里。

10岁那年,斯那定珠的左眼被烧红的铁块灼伤。因走到县城需要5天的山路,耽误了救治眼睛的最佳时间。左眼失明是遗憾,但正是因为这次走出去,他被外面世界的精彩深深震撼了!他下定决心:长大以后修路,让汽车开到家乡来。

13岁那年,他不顾父母的劝阻与斥责,毅然离开生他养他的巴拉村。他打短工、摆地摊、贩山货、开餐馆,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积累了几千万资产,成为迪庆藏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35 岁那年,他带着打拼赚来的数千万元回到家乡,开始了他的修路之旅。要在悬崖峭壁上硬生生修出一条公路,家人和村民齐齐摇头,都觉得简直是天方夜谭。一拨又一拨设计人员来了,勘测完地形,摇摇头走了;一批又一批施工队来了,叹口气也走了。① “设计、施工队干不了,我自己干!”他自己带人摸索着勘测地形,设计施工线路。摸索绝壁、90 度急弯处的修路技巧……就这样,斯那定珠从一个工程的门外汉成为了设计、施工专家。在绝壁上修路耗资巨大,钱不够,斯那定珠一咬牙,卖了经营多年的餐饮企业,卖了五金机械门市部,找小额贷款公司……几年里,他迅速由千万富翁变成了“几亿负翁”。

路,修修停停,停停修修……

2008年初,这条天路终于完工,从巴拉村到县城由以前的4天缩短到一个半小时。

通路的那一刻,斯那定珠默默地站着,注视着脚下的公路,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学校开展“赞赞我身边可敬的人”的活动,文文和明明同学邀请你也来参加。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