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语文试卷库

【2025年春季】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情景化检测试卷

日期: 2025-04-02 单元试卷 来源:出卷网

主题任务:“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欢欢所在的学校开展了以“争当传统节日风俗传承人”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同学们正在尽情地体验多姿多彩的节日风俗呢!活动一·民风民俗展示台(53分)

乐乐收集资料时,给加点字标注了读音,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弟弟吃饭只能用汤(shi),他还不会用(kuài)子。
B、 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zhǒng)胀了吧。
C、 每年(zhēng)月初一,是万象(gēng)新的日子。
D、 他顾不得手(zāng),拿起鸡腿就狼吞虎(yàn)地吃了起来。
妙妙分享的描写节日习俗的句子,其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B、 于是,除夕噼里啪啦大笑着走来,又噼里啪啦大笑着离去。
C、 那龙舟,像一条大白鱼,载着一大群健儿在浪花里航行。
D、 元宵节的花灯犹如点点明珠,镶嵌在黑夜中,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琪琪在书法展区看到与“不知秋思落谁家”思想感情相同的诗句是(    )
A、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B、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元元想搜集有关春节习俗的诗词句,下列诗词句中不合适的一项是(    )
A、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 燎火委虚烬,儿童炫彩衣。
D、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读课文,同学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准备制作“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展板。下列展板中关于传统文化的描写有误的是(    )
A、 《腊八粥》一文通过主人公八儿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体现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吃腊八粥, 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文的线索。
B、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借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会的神话传说,展现了一种相思而不可得的愁绪。
C、 藏戏的“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带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才结束。
D、 寒食节的传统习俗是吃冷食和禁烟火,诗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表达了对汉代权贵骄奢淫逸的生活的批判和鄙弃之情。

活动二·畅游民俗大观园(20分)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当中国传统文化与新科技、新玩法相结合,会进发出怎样的光彩呢?请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2024年7月6日,“新生万物——中国非遗与当代设计展”在法国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揭幕。本次展览在巴黎奥运会前夕举办,向来自世界各国的参观者展示中国非遗的生命力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本次“新生万物——中国非遗与当代设计展”分为金、木、水、火、土五个分区,对应花丝镶嵌、木作竹编、制茶酿酒、陶瓷、纺织刺绣等手工艺。

本次展览大量采用视频、多媒体、全息舱、人工智能等形式,打破过去非遗和设计展以静态产品为主的展陈模式,以东方的审美意境,沉浸式、互动式的活态展览形式,让观众了解非遗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创作的过程和承载的情感。

【材料二】2021年,河南卫视春节晚会的《唐宫夜宴》节目吸引了大量观众。因为这一台“唐宫春晚”,河南博物院门前游客络绎不绝,一大早就排起了200多米的长龙。整个春节期间,河南博物院的网络搜索热度同比增长500%以上。

2022年初,由上海京剧院演员演绎的游戏戏曲唱段《神女劈观》在网络出圈。传统戏曲与虚拟世界“跨界混搭”,让观众大呼“惊艳”,平台播放量超过1000万次。自己看还不过瘾,网友们纷纷开始激情“二创”,打造出粤剧版、黄梅戏版、唢呐版……

[文学性文本阅读]流光溢彩的元宵节里,绚丽的花灯最能烘托节日氛围,如六角形宫灯、仙居针刺无骨花灯、走马灯……快和同学们一起来赏花灯吧! 

花灯(节选)

节日往往最能集中地表现一个民族的习俗和欢乐。节日在每个人的童年回忆中,必然都占有极为特殊的位置。

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五月吃上樱桃和粽子了,前额还得用雄黄画个“王”字,就是为了避五毒。纽扣上戴一串花花绿绿的玩意儿,有桑葚、老虎什么的,都是用碎布缝的。当时还不知道那个节日同古代诗人屈原的关系。多么雅的一个节日呀!七月就该放莲花灯了。八月再怎么也得吃上一块月饼,兴许还弄个泥捏挂彩的兔儿爷供供。九月登高吃花糕。在这个节日里,漂泊在外的游子最伤感,这说明中国人的一个突出的民族特点:不忘老根儿。但最盼望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节。

哪国的节日也没咱们的春节热闹。我小时候,大商家讲究“上板”(停业)一月。平时不放假,交通没现在方便,即便放了假店员也回不了家。那一个月里,家在外省的累了一年,大多回去探亲了,剩下掌柜的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

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元宵节、灯节。从初十起就热闹,一直到十五。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等。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动。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风怎么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

②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倒也是五颜六色,有各种电子机关,变幻无穷,然而那灯上也只有商业上的宣传,没什么文化内容。北京的花灯上,就像颐和园长廊的雕梁画栋,有成套的《三国演义》《水浒传》或《红楼梦》,有些戏人儿还会耍刀耍枪。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是走马灯。蜡烛一点,秫秸(shú jie)插的中轴就能转起来。守在灯旁的一个洞口往里望,它就像一座旋转舞台:一下子是孙猴子,转眼又出来八戒,沙和尚也跟在后面。灯是店铺最有吸引力的广告,所以一到灯节,哪里铺子多,哪里的花灯就热闹。

(本文作者萧乾,有删改)

活动三·大显身手写风俗(30分)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