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库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日期: 2025-04-14 期中考试 来源:出卷网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九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zhě)皱          (diàn)农          人迹(hǎn)至
B、 (jié)难             旁(wù)            怒不可(è)
C、 震(sǒng)        (huàn)养        (niè)手蹑脚
D、 (tān)塌          (yān)恹            气冲(dòu)牛
下列句子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这也为修造石桥提供了有利条件。
B、 何满子的奶奶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驾几个回合的敌手。
C、 当然,如果海洋或湖泊的底部是倾斜的,那么沉淀物堆积的面也就随着倾斜。
D、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做出了许多新的贡献。
下列语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本届世乒赛上,经过运动健儿们的拼搏,再次赢得了男子团体冠军。
B、 电脑能识别数字,但是不能欣赏数字的美,更不能产生情感反应。
C、 补叙可以避免平淡无味,使文章波澜起伏,是简单易行的兴波技巧。
D、 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的行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的这句名诗,生动地描绘了春节时的热闹景象。

②春节,俗称“过年”,是农历新年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最期待的时刻。上古时代,人们会在冬季农闲之时举行祭祀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祭祀活动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庆祝新年的传统。

③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具有特殊意义的活动。例如,大扫除、贴春联、挂年画等,这些都寓意着除旧迎新,祈求来年的幸福和安康。此外,团圆饭更是春节的重头戏,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同分享美食,感受亲情的温暖。

④当然,春节也少不了各种传统习俗。红包代表着长辈对晚辈的祝福和关爱;舞龙舞狮则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而拜年则是人们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好机会。

⑤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节也在不断演变。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旅游过年,体验不同地方的春节风情;同时,科技的进步也让春节更加丰富多彩,人们可以通过手机、互联网等方式发送祝福、分享喜悦。

⑥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纽带。它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停下脚步,与家人团聚,与朋友分享,感受那份浓浓的年味。

(摘自《我爱学知识》,有删改)

①“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正如王安石在《元日》中所描绘的那般,春节承载着千年的传统与文化,在岁月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②它是一场盛大的团圆,无论路途多么遥远,人们都会想尽办法回到家中,与亲人共度佳节。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着一年的喜怒哀乐,浓浓的亲情弥漫在每一个角落。

③春节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贴春联、挂年画、放鞭炮、拜年等传统习俗,无不展现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习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更是对祖先智慧的传承与敬意。

④此外,春节还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节日。在新的一年里,人们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憧憬着事业的成功、家庭的幸福。春节的到来,仿佛给了人们一个重新出发的契机,让我们充满信心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⑤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中国人心灵的寄托。它承载着我们的情感、记忆和希望,成为了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节日。

(摘自《江山文学网》,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海瑞传

①海瑞,宇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救谕。后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 , 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②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③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廷臣自杨最、杨爵获罪后,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

④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尝曰:“此人可方比干 , 第朕非纣耳。”三年夏,以右金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有删改)

【注解】①署:代理或暂任、试任某一官职。②布袍脱粟:穿布衣,吃粗米。③艺:种植。④按:查看,巡察。⑤供张:也作“供帐”,指陈设供宴会用的帷帐、用具、饮食等物,也指举行宴会。⑥橐:袋子。⑦享国:帝王在位年数。⑨斋醮:请僧道设斋坛,祈祷神佛。⑨上疏:臣下向皇帝进呈奏章。⑩趣:通“促”,急忙,赶紧。⑪比干:商纣王的叔父,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⑫第:只是。⑬黝:用青黑色涂料涂饰。

关于名著《海底两万里》,下列选项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代表了凡尔纳丰富多彩的想象和缜密细腻的行文特点。
B、 凡尔纳被人们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海底两万里》中的科学幻想如今已全部变成现实。
C、 康赛尔是阿龙纳斯教授的仆人,忠实,生性沉稳,从不大惊小怪,他总以第三人称和教授说话。
D、 为了营救采珠人,尼摩船长举着短刀与鲨鱼殊死搏斗,在危机时刻,是尼德•兰用鱼叉救了船长。
认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书香之殇

贝拉

①踏着黄昏的余晖,拖着疲惫的步伐,在途经一家废品收购站时,一阵喧闹声引起了我的注意。

②一个大嗓门嚷道:“现在什么都能在手机上查,买回去也没用。”老板娘扯着嗓子喊道:“这些都是今天从书店收来的,塑封都还没打开呢!”一听到“书店”这个词眼,我不由自主地转身,往回走了几步。透过人群的缝隙,我看到一堆大小不一的词典,被胡乱摆放在一张破烂不堪的塑料棚布上,少说也有几十本。所有的词典都是出厂后的崭新模样。可此时此刻,他们就像垃圾一样,被随意堆放在马路边上。

③围观的人群慢慢散去,无一人购买。我走过去,小心翼翼地拿起离我最近的一本成语词典,拆开塑封,细细端详。家里各种工具书都有,可我还是决定买下它。如果我把它再放回去,它一定会伤心的!

④回家不到一小时的路程,往事一幕幕浮现。

⑤记得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爷爷气愤地拿着家里的赶牛鞭,呵斥我们兄弟姐妹五人站成一排,厉声吼道:“厕所里那些写过字的本子,是谁放的?你们知不知道文字是有灵性的?怎么可以把带字的纸当厕纸呢?”当时我们并不明白平时温和的爷爷为什么会生那么大的气。但从此以后,只要是带字的纸,我们家的人从来不乱用。

⑥我大学毕业那一年。有一天,父亲打电话说,家里的旧房子全部要拆了重修,我用过的那些书本,现在能不能处理掉?其实在这之前,父亲就怎么处理那些书本,已经问过我好几次。而我总是说:“先留着吧,也占不了多大的地方。”父亲就把我的那些书本整理出来,一摞一摞捆好,码到了柴房。老家拆旧房子的日子定在半个月后,我盘算了一下,刚好能赶回去。于是告诉父亲:“等我回来吧。我想最后再看看那些书本。”

⑦还清晰地记得大学毕业离校前几天,同学们把自己带不走的,不再需要的,全部低价处理给低年级的学弟学妹们,或者干脆白送。我没有什么值钱的物品,除了我大学四年用过的那些书本。室友劝我,“都处理掉算了,带到单位去也没用!”可挑来挑去,我还是一本都割舍不下。

⑧大约五年前自己带头在学校做新教育,做得有声有色。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阅读。我自费给学生买了两百多本中英文双语名著,专门在班里设了读书角。孩子们轮流在晨读时朗诵一段美文。我会提前找好契合的伴奏,让孩子们的每一天,在美妙的音乐和朗朗的读书声中拉开序幕。每周五还有好书推荐会。我和孩子们互相推荐好书,一起分享读书心得。在我的带领下,学校很快在全校推进书香进校园活动。每个班每周至少有一节阅览课。

⑨校图书馆刚装修好时,窗明几净,书架上的书分门别类地摆放齐整。那时图书馆的图书,种类繁多,也会源源不断地及时更新,借阅的老师和学生源源不断。我便是图书馆的常客。去年寒假前一天,我一如既往去图书馆借书,翻找了好久,想看的几本书都没有找到。抖音上被大张旗鼓宣传的几本新书,图书馆一本也没有。图书管理员告诉我,我现在是为数不多还会借书的几个老师之一,学生已经不再进图书馆了。回想昔日图书馆人头攒动,沉浸式阅读的景象,再看看现在落满灰尘的桌椅,无人问津的书架,我心痛到快要窒息!

⑩这不只是书籍的悲哀,更是文化的凋零。当人们越来越依赖屏幕里的流光溢彩,纸质的书籍便成了一种多余的存在。我们沉迷于碎片化的信息,忽略了深度思考带来的充实感;我们追求即时的满足,却忘记了静下心来翻阅书页的乐趣。

⑪夜幕降临,我又想起那些没被我选择的词典,我多么希望某一天,某只温暖的手,会将它们重新带入光明的世界……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