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库

湖南省长沙市怡海中学202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日期: 2025-04-02 中考模拟 来源:出卷网

积累与运用(共20分)

综合性学习。(8分)

古诗文阅读(18分)

非文学作品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近年来,City Walk在中国年轻人群体中悄然兴起,并成为一股新的潮流。City Walk业这个词来源于英语,它是由“city”(城市)和“walk”(步行)两个单词组合而成的合成词。它指的是:参与者行走在独特的城市路线上,用双脚探索,深入城市的肌理,贴近城市的呼吸,感受城市的气质。这一潮流在全球范围内都很常见,许多城市都有自己的City Walk。通过参与City Walk,你可以深入了解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地理风格,与城市产生深度联结,感受热气腾腾的烟火人生。

②作为悄然兴起的旅游形式,City Walk可谓是颇具“人气”,2023年4月,DT财经和DT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3旅游调研报告》显示,在几种新型旅游方式中,人们想尝试City Walk的意愿最为强烈,占比高达82%。越来越多的人接纳并愿意尝试City Walk,“主要是因为其满足了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需要。”10月上旬,财经评论员郭宇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City Walk业不同于走马观花式的‘快节奏’旅游,其更强调旅游的品质与深度,而非景点的数量与广度。放慢节奏,形成自己对于城市文化的个性化思考,是City Walk的核心意义所在,”用“行走”的方式,走街串巷,深入城市的隐秘角落,往往能让人们倾听到打卡攻略上找不到的故事,知晓城市文化,丰富旅行体验,增进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③在《我们为什么要行走》一书中,神经科学家沙恩·奥马拉表明,行走是体验心流的首要方式,它能够促进意识在不同状态之间切换,产生创造性认知,能让我们体验到特别愉悦的无意识。人类本是自然界最熟练、内行、有造诣的行者,却因文明的发展使得人们逐渐“不再行走”。大都市的扩张、交通工具的普及、工业化带来的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现代人很难享受行走的乐趣。而也恰是在此时,City Walk的流行再次提醒我们要重新开始行走,让灵魂与肉身同步,在漫步中重新获得力量。

(改编自网络)

材料二:

①长沙大多数City Walk线路围绕城市老城区游览,整体节奏轻松,偏向怀旧及文化体验。

②近几个月来,“黄兴广场”搜索量同比增长近150%,“太平老街”等街道增长超50%,“湖南博物院”“茶颜悦色”“岳麓书院”等相关笔记攻略成为人气内容,其中“超级文和友”攻略笔记数同比增长120%。同时,随着City Walk队伍的不断壮大,不少城市漫游爱好者加入长沙街坊的行列,开始在湘剧等本土民间艺术中体会湖湘风情。根据大众点评数据,自今年3月以来,“潮宗街”相关攻略数同比增长近50%,搜索量增长近150%,到街道内的大戏台听戏成为不少年轻人的心头好。丰富多彩的互动体验区,“自然有味”气味墙、DIY插花艺术、黑色经典,茶颜悦色、甜老虎、星沙甄选、“才饮”长沙水……长沙传统小吃和新消费品牌闪亮登场,热力十足的乐队表演、原汁原味的花鼓戏及湘绣非遗展演,多重感官体验令人陶醉。“以橘子洲为散步起点,沿着湘江风光带,一览长沙人日常的生活光景,看老人们连公园、听花鼓戏、饮咖啡、食汤粉……”;在美团及大众点评,类似这样的攻略提示比比皆是,南门口—黄兴广场—坡子街—五一广场—IFS国金中心—潮宗街,五一广场一线成为城市漫游者钟爱的打卡点。

③在小红书上,本地博主阿欣更是以手绘的方式为同好画出了长沙City Walk的路线图。

④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味蕾游”作为“长沙漫步”的主题之一,也连带将路线充满烟火气的美食小店带火,在阿欣的City Walk的路线图上,就很贴心地为我们标记了超级文和友、扬帆夜市等美食打卡地,相关数据显示,这些店铺的餐饮订单量近几年均迎来显著增长。

(来源《长沙晚报》,有删改)

文学作品阅读(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写字的老人

邓建华

①广场地面的砖很周正,拼在一起,像一幅巨大的字帖。

②华灯初上时,有个驼背老人,手提装有清水的旧油漆桶,肩扛一米长的毛笔来了。

③驼背老人不管别人怎么看他,只要天睛,他准时来。摆好水桶,硕大的笔头蘸上清水,就提笔开始写字,工工整整将字写在方格的地面砖上。欧体,飘逸、洒脱。书《满江红》,或《登鹤雀楼》。大热天,他常常穿一条西装裤,一件背心,一口气写上百字,也不见他歇,甚至不喝一口水。清水写的字,让有些呆滞的广场充满韵味

④有人散步,匆匆走过广场,陡然发现地面上遒劲有力的字,便收住脚步,围着字细看一番,“啧啧啧”赞叹不已。有几个半大不小的孩子,止不住加速度的轮滑,碾压过老人的“作品”,也不见他抬头喝止。他还是那样从从容容地写,腰不痛手不酸的样子,着实叫人惊叹。等到广场舞大妈们开始张罗着,将音响设备推过来,驼背老人才开始收拾自己的笔“墨”。他将六七斤重的笔在桶里反反复复淘洗,将笔锋上每一根不服帖的白毛扯拉得顺顺溜溜,再将有些脏的剩水,提到不远处的金桂树下,小心浇灌。我一直觉得这棵树与别的树不同。如果说那排树是一个班的学生,这棵树就带点它们中的“学霸”那种骄傲样子,是喝多了那些“墨”水吗?有段时间天气不错,驼背老人天天来,我也就天天去到广场溜一圈。

⑤有人问:“您收不收徒弟啊?这么好的本事。”老人偶尔搭腔,说:“哪天没饭吃了可能会!”

⑥听说了有这么个老人,书法家协会的人也寻了过来。来的人看着老人写了十几分钟字,面带羞愧,小心翼翼地说:“如果请您加入我们书法协会,您老愿意不?”老人头也不抬,瓮声瓮气地说:“哪天没事干了,可能会的!”

⑦驼背老人这点儿怪脾气,彻底调动了我的好奇心。我想要读懂他。他是谁?天天这么练,他要干什么?

⑧许多人围着他转,他还是一声不响,提笔写字,不关心所有的疑问和好奇。

⑨这天,天有点闷热,他每每写到第三行字,第一行就已干了,所以总只能见到两行字,伴着他缓缓前行。倘若此刻有一个航拍器拍下这场景,老人就像一只慢慢蠕动的蜗牛,爬行在日复一日的轨迹上。

⑩我忍不住说:“要能写在纸上,多帅!”老人说:“有天到了那步田地,可能会的!”

⑪我不理解“那步田地”是哪步,就说:“毕竟啊,写在地上的清水字,一瞬就不见了!”

⑫老人将笔蘸满清水,写完“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几个字,才接过我的话说:“是吗?那刻在石头上的字,也只一瞬就不见了。”

⑬我看着那几个字,转眼就风干了,不知怎么回答他。

⑭老人见我没再说什么,就笑道:“我没有在写字啊,你没有看见我只是在扫地吗?”他照例在他该收场时,洗笔、拨锋、泼水、扛笔、提桶而去。我很纳闷。扫地?

⑮后来在一个小区的传达室,我碰见他,只是,他没提笔,而是提一杆不太利索的竹扫帚,在认真地打扫外来车辆粘带进来的纸屑,那一丝不苟的神态,很熟悉。

⑯我迎上去,说:“您好啊,您在这里扫地?”

⑰老人头都没有抬,有一句话却有力地蹦出来:“扫地?你没见我在写字吗?”

整本书阅读(8分)

阅读下面的四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尼摩船长所写的那几个字令我振奋不已。我稀里糊涂地竟然来到了这个消失的大陆的一个山头上!我竟然能够用手去抚摸这十几万年前的地质时期的废墟!我甚至能够在先民曾经走过的地方行走!我脚上那沉重的铅靴踩碎了传说时代的动物的骸骨,而那些现已炭化了的树木,当年曾经为这些动物遮阳避雨!

【材料二】毕业,自然大家都盼望的,但一到毕业,却又有些爽然若失。爬了几火桅,不消说不配做半个水兵;听了几年讲,下了几回矿洞,就能掘出金银铜铁锡来么?实在连自己也茫无把握,没有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的那么容易。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琐记》

【材料三】林冲道:“都去了,老爷快活吃酒。”……剩了一半,提了枪,出门便走。一步高,一步低,踉踉跄跄,捉脚不住。走不过一里路,被朔风一掉,随着那山涧边倒了,那里挣得起来。

——《水浒传》

【材料四】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猴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西游记》

写作(50分)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