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库

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日期: 2025-04-03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积累与运用

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红(fēi)    禁(gù)    始(chèn)   疲力尽(jīn)
B、 不(xùn)    留(zhóu) 死(nì)     抑扬顿(cuò)
C、 教(huì)    轩(xiè)  形(jī)    无消息(yǎo)
D、责(jié)    尴(gà)    丘(hè)     藏污纳(gòu)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春寒料峭   连绵不断    潜滋暗长    为富不仁
B、 妙手偶得   殚精竭滤    触目伤怀    开卷有益
C、 摩肩接踵   和颜悦色    正襟危坐    诚皇诚恐
D、 不折不挠   深恶痛疾    无动于衷    长途拔涉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惟妙惟: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相似)
B、引:接连不断。嘱(连绵),(延长)。
C、 与民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遵循)
D、 不簪:插不住簪子。(能够承受、禁得起)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大庆是个美丽的城市,夏日的大庆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B、 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结束了,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高中充满信心。
C、 阳光中学在2017年“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开展“话说我与世界读书日”。
D、 通过阅读《红高粱》《檀香刑》《生死疲劳》等作品,我了解到莫言是一个思想深刻的人。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来藏在叶子底下的那盏路灯格外明亮,马路豁然开朗, 像拓宽了几尺。
B、 自私者只记得“为己”二字,他们看来,舍己救人,公而忘私的行为是不可思议的。
C、 为了铁路早日通车,工程技术人员处心积虑地克服了许多困难。
D、 国外大面积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这消息真耸人听闻, 大家一定要加强自我防护。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杜甫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号称 “诗史”,他和李白并称为“李杜”。
B、 就结构而言,新闻(消息)一般由五个部分组成,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C、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六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D、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诗歌鉴赏

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 本诗由写远游开始,既而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B、 诗人这次出游,由水路乘船远行,游览了楚国故地之后,将要前往荆门之外的蜀地。
C、 第二联,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一个“入”字,写出了气势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激情,用语贴切。
D、 第三联,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以水中月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的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

古诗词默写

文言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

童心

    ①那只是一条非常普通的围巾,可对于贫困的玛娅和她的妈妈来说,它是那么的漂亮,那么的可望而不可即。那天,玛娅望着母亲的手轻轻掠过那条围巾时,有一个声音在心底告诉她,妈妈需要那条围巾。

    ②货主是个满脸慈祥的老人。岁月染白了他的头发和胡须,也在他脸颊上刻满了年轮的印迹。如果他穿红色衣服,再戴顶红色的圣诞帽一定像极了传说里的圣诞老人。玛娅心想,跟这样的老人一定很好打交道。

    ③每次走进店里,玛娅都会情不自禁地盯着那条围巾看一会儿。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像是在观摩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货主老人留意到了她,和蔼地问:“小姑娘,你想买下它吗?我可以便宜一点卖给你。”玛娅摇摇头窘迫地跑开了,因为她口袋里连一个硬币也没有啊!

    ④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暴风凛冽,雪花漫天。可玛娅的妈妈仍要天天出去到地里干农活。望着妈妈肩上披着的雪花,玛娅心疼极了。要是妈妈的脖子上有条围巾,也许就不会那么冷了。

    ⑤玛娅手里紧紧地攥着妈妈送给她的那串珍珠项链,在雪地里跑了很远很远的山路。听妈妈说,那串项链是妈妈的妈妈的妈妈一辈一辈传下来的宝贝,能值不少钱。但玛娅只想用它换回一条围巾给妈妈。风雪中,她不知道摔了多少跤,多少次跑掉了鞋子。

    ⑥玛娅颤抖着双手把那串珍珠项链放到货主老人手里,说:“我想要那条围巾,因为我妈妈实在是太需要它了。我把项链押在您这儿,等我有钱了,再把它赎回去行吗?”

    ⑦“要是让你妈妈知道了你把这么贵重的项链押给我了,她会伤心的。你知道吗?”货主老人说。

    ⑧玛娅急了:“那您赊给我一条围巾吧,求求您了,我有钱了一定会把钱送来的。”说完,她可怜地盯着货主老人,等待他的怜悯。

    ⑨货主老人轻轻地抚摩着她的脑袋,和蔼地微笑着说:“爷爷知道你是个很有爱心的好姑娘。可是,这围巾我还是不能赊给你。不过我答应你,这条围巾会一直为你留着,等你凑够钱了来买走它。”

    ⑩玛娅走出小铺,风暴般的忧伤充斥着她的心,眼泪一下子也就流了出来。她开始有一点恨那个货主老人。他真的是太小气了。

    ⑪整个漫长的寒假,玛娅都非常忙碌。忙着在垃圾堆里找那些废塑料和旧报纸,忙着在山坡上采一些可以做药材的野草。这一切,都是瞒着妈妈干的。她努力地为得到那条围巾付出着辛勤的汗水的同时,冬天很快就过完了,可她攒的钱还是不能把它买回来。

    ⑫第二年春天,上初一的玛娅意外地收到了一个包裹。里面是那条让她魂牵梦萦的美丽的围巾,还有一封信。信是货主老人的孙女写来的,她在信里说:“寄这条围巾和写这封信给你是我爷爷临终前的遗愿、爷爷说他不是不想赊给你一条围巾。他只是想让你明白,要想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和理想,要想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应该靠自己的双手,而不是靠别人廉价的怜恤或者施舍。爷爷说希望你能原谅他的无情。”

    ⑬看完信,玛娅潸然泪下。她终于明白,其实谁也不能施舍给我们未来,除了自己。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饺子

    ①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的食俗丰富多彩,在除夕夜,北方人要吃团圆饺子。

    ②饺子,在东周时称“饼饵”,据说因其外形似耳朵而得名。到了隋朝,颜之推在他的文集中这样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可见饺子还曾称“馄饨”。民间还把这种偃月形的食品称作“粉角”或“角子”。

    ③在x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的唐墓里,曾出土距今1300年的唐代饺子。出土时,一只饺子和四只馄饨一起放在一个木碗中,证实至少在唐代就已经有了像现在一样的饺子,并且饺子与馄饨已分为两个不同的品种,连我国边远地区都已食用。

    ④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把饺子称为“扁食”。在《帝京岁时纪胜》中就有“扁食包细馅”的记载。至今陕西一些地区仍把饺子称为扁食。

    ⑤清朝入关后,满族把饺子、糕点、馒头等统称为饽饽,把饺子称煮饽饽。人们如果形容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就说这个人是“见了煮饽饽也不乐”。

    ⑥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可见这种可荤可素、营养全面的传统饮食,多么受到人们的钟爱,一直流传千年以上。尽管名称由“饼饵”到“角子”、“扁食”,人们对它的喜爱却从来不变,以致成了过年必备的饮食。按照民间的习俗,除夕夜的“子时”,要放鞭炮、吃饺子、辞旧迎新。由于除夕夜是二年相交于“子时”,意寓“交子”。后来就把“交子”时吃的这种美食谐音称“饺子”。从此,“饺子”不仅是美食,还蓄含了美妙的文化色彩。(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作文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