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生物试卷库

北京市海淀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日期: 2025-04-09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中描述的现象,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A、 生物需要营养
B、 生物能繁殖
C、 生物能呼吸
D、 生物能生长
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既可肉眼观察,也可借助工具
B、 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
C、 有些观察结果可以制成图表
D、 不符合常规的观察结果可不记录
某研究小组要进行“某校同学是否吃早餐”的调查,下列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
A、 可选择初一(1)班作为调查对象,因为这个班不吃的人数多
B、 可随机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用来代表整体的状况
C、 可先以班为单位进行调查,最后汇总所有班级的数据
D、 可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下表为小组探究有关黄粉虫幼虫的实验方案。该研究题目应为(   )

放置黄粉虫幼虫的位置

黄粉虫幼虫数量

光照

温度

湿度

纸盒左半侧

20只

明亮

28℃

适宜

纸盒右半侧

20只

阴暗

28℃

适宜

A、 探究黄粉虫幼虫数量对其分布的影响
B、 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分布的影响
C、 探究温度对黄粉虫幼虫分布的影响
D、 探究湿度对黄粉虫幼虫分布的影响
在科学探究中,当实验结果不支持假设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进一步查找资料
B、 作出新的假设
C、 重新进行实验
D、 修改实验数据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撕取的洋葱表皮必须薄而透明,主要原因是(   )
A、 便于做装片
B、 不易污染显微镜
C、 能让光线透过
D、 易于染色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对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B、 细胞均有线粒体、叶绿体,是细胞的能量转换器
C、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着遗传和发育
D、 活细胞需保持完整结构,才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的基本结构(  )

A、 细胞壁、细胞质、染色体
B、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 细胞核、细胞质、叶绿体
D、 细胞核、染色体、细胞壁
下列各组物质,都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
A、 水、糖类
B、 糖类、脂类
C、 无机盐、维生素
D、 二氧化碳、糖类
下列图片中蕴含的生物学事实或重要概念,不正确的是(   )

A、 人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B、 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C、 细胞分裂、生长、分化形成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D、 胎儿的出生,是新生命发育的起点
下列关于草履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靠表膜上纤毛的摆动,在水中做旋转前进
B、 以细菌和单细胞藻类等为食,可净化污水
C、 常生活在有机物丰富、水流平缓的池塘中
D、 能进行运动、消化、呼吸,没有生殖能力
下列各项中,不能称为生态系统的是(   )
A、 北京动物园
B、 北京动物园的一个池塘
C、 北京动物园的所有植物
D、 北京动物园的一片草地
下列现象中,主要是受阳光影响而产生的是(   )
A、 植物根向地生长
B、 杨树秋冬季落叶
C、 朵朵葵花向太阳
D、 莲藕的茎有管状小孔
生物既能影响环境,又能适应环境,下列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    )

A、 夏天的大树下比较凉快
B、 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
C、 地衣能使岩石形成土壤
D、 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状
玉米的茎秆能燃烧,释放的能量来自下列物质中的(   )
A、 光能
B、 二氧化碳
C、 有机物
D、 氧气
在条件适宜时,能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细胞是(   )
A、 花生种子的种皮细胞
B、 绿豆根尖伸长区细胞
C、 天竺葵叶的叶肉细胞
D、 杨树叶脉的导管细胞
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乙形成一组对照实验,以探究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B、 两个装置中水量应相同,加入植物油可防止水分从液面蒸发
C、 该实验装置应放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以免植物枝条缺水干枯
D、 一段时间后,用乙减去甲得到的数值,是植物叶片蒸发的水量
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桑树或莲的叶表皮(a、b表示细胞)。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甲可能是桑叶的上表皮
B、 乙可能是莲叶的上表皮
C、 a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
D、 b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
在冬季比较寒冷的地区,常利用温室种植蔬菜、瓜果,不能提高产量的做法是(   )
A、 除草施肥
B、 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C、 温室内通入适量二氧化碳
D、 温室内温度始终保持25℃
绿色植物在阳光下表现出吸收二氧化碳,而不表现出释放二氧化碳,是因为(   )
A、 在阳光下,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B、 在阳光下,植物的呼吸作用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C、 与夜晚相比,植物在白天的呼吸作用会变得非常微弱或没有呼吸作用
D、 在阳光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同时进行,但光合作用比呼吸作用要旺盛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比较稳定,这是(   )
A、 光合作用的结果
B、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C、 大气中含氧量多的结果
D、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少的结果
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
B、 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
C、 增加降水,调节气候
D、 根深入土壤,不利于水土保持

综合题

请阅读下面科普文章

隐藏在显微镜下的秘密

人的眼睛不能直接观察到比0.1mm更小的物体或结构细节。想看到更小的物质结构,需要借助于显微镜这样的工具。

1665年,英国学者罗伯特·胡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栎树软木塞切片,发现其中有许多小室,状如蜂窝,称之为“cella”,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细胞。不过,胡克发现的是死细胞的细胞壁。其后,生物学家用“cell”一词描述生物体的基本结构。1674年,荷兰列文·虎克,装配了高倍显微镜(300倍左右),观察到了血细胞、池塘水中的原生动物、人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精子,这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完整的活细胞。列文·虎克的一生致力于在微观世界中探索,《列文·虎克发现的自然界的秘密》是人类关于微生物研究的最早专著。

1831年布朗显微观察兰花时,发现花朵外层细胞有一些不透光的区域,将其称为“areola”或“nucleus”,这是人类首次发现植物细胞的细胞核,不过布朗并未提出这些构造可能的功能。1835年,捷克学者普金利用显微镜观察到母鸡卵中的细胞核,提出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具有相似性。波兰学者麦克被认为是看到细胞核分裂的第一人,在麦克的论文中,清楚而准确记载了鸡幼胚红细胞分裂成为两个细胞的全过程,并把这一现象当作细胞分裂机制最直接的证据。

施莱登于1838年发表《论植物发生》,他认为:“所有植物,不论其复杂程度如何,都是由不同的细胞构成的。这些细胞又是以相同的方式产生的。因此,细胞是一切植物结构的基本生命单位,一切植物都是由细胞为实体发育而成的”。

施莱登的好友施旺研究动物细胞,通过大量解剖观察,施旺发现:“动植物体的基本部分,不管怎样不同,都有一个普遍的发育规则,那就是细胞的形成”。他用事实证明,一切动物的受精卵,无论大小,都是一个单细胞。施旺还发现,动物细胞在所有方面都与植物细胞相似,细胞是所有生物构造和发育的基础。

1839年,施旺发表了《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生长的一致性的显微研究》,提出了“细胞学说”,认为:植物外部形态虽然是五花八门的,“可是实际上处处都是由同一种东西--细胞所构成”;类型比植物更加多样化的动物,“也不过是由细胞构成的,而且是由和植物完全类似的细胞构成的,这些细胞在营养活动中,某些方面表现出极端惊人的一致。”由此看来,“所有生物实际上是按同样的规律形成和生长的,因而这些过程应该处处被同样的力量所制约。”这样,细胞学说推翻了分割动植物界的巨大屏障,给动物和植物在发生、发育方面架起了一座跨越鸿沟的桥梁。

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