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2018年浙江省中考语文模拟卷(二)

作者UID:7026178
日期: 2024-11-14
中考模拟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雪,像久远梦里的一次落花

蒋勋

    ①雪落下来了,纷纷乱乱,错错落落,好像暮春时分漫天飞舞的花瓣,非常轻,一点点风,就随着飞扬回旋,在空中聚散离合。

    ②每年冬天都来这座城市看母亲,却从没遇到这么大的雪。

    ③在南方亚热带的岛屿长大的我,生活里完全没有见过雪。小时候就喜欢搜集西洋圣诞节的卡片,因为上面常有白皑皑的雪景。

    ④母亲是地道的北方人。和她提起雪景,她却没有很好的评价。她拉起裤管,指着小腿近足踝处一个小铜钱般的疤,对我说:“这就是小时候生冻疮留下的。雪里走路,可不好受。”

    ⑤中学时为了看雪,我参加了合欢山的滑雪冬训活动。等不到雪,我们只好穿着雪鞋,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摆出各种滑雪的姿势。

    ⑥大学时,有一年冬天,新闻报道台北近郊竹子湖附近的山上飘雪。那天教秦汉史的傅老师,也是北方人,谈起了雪,大概勾起了他的乡愁吧,便怂恿大伙儿一起上山赏雪。学生当然雀跃响应,于是便停了一课,师生步行上山去寻雪。

    ⑦还没到竹子湖,半山腰上,一堆堆的游客,围了围巾,穿起羽绒衣,彼此笑闹推挤,比台北市中心还热闹嘈杂,好像过年一样。偶然飘下来一点像精制盐一样的细粉,大家就伸手去接,惊叫欢呼:“雪!雪!”赶紧把手伸给别人看,但是凑到眼前,什么都没有了。

    ⑧没有想到真正的雪是这样下的。一连下了几个小时不停,像撕碎的鹅毛,像扯散的棉絮,像久远梦里的一次落花,无边无际,无休无止。这样富丽繁华,又这样朴素沉静。

    ⑨母亲因患糖尿病,一星期洗3次肾。洗肾回来,睡了一觉,不知被什么惊醒,母亲有些怀疑地问我:“下雪了吗?”

    ⑩我说:“是。”

    ⑪扶她从床上坐起,我问她:“要看吗?”

    ⑫她点点头。

    ⑬母亲的头发全灰白了,剪得很短,干干地贴在头上,像一蓬沾了雪的枯草。

    ⑭我扶她坐上轮椅,替她围了条毯子。把轮椅推到客厅的窗前,拉开窗帘,外面的雪下得更大了。刹那,树枝上、草地上、屋顶上,都积了厚厚的雪。除了马路上被车轮惊扰的痕迹,到处都是很纯粹洁净的白。雪使一切复杂的物象统一在单纯的白色里。

    ⑮“好看吗?”

    ⑯我靠在轮椅旁,指给母亲看繁花一样的雪漫天飞扬。

    ⑰母亲没有回答。她睡着了。她的头低垂到胸前,裹在厚厚的红色毛毯里,看起来像沉湎在童年的梦里。

    ⑱没有什么能吵醒她,没有什么能惊扰她,她好像一心在听自己故乡落雪的声音。

    ⑲“啊……”母亲在睡梦中长长叹了一声。她的额头、眉眼四周、嘴角、两颊、下巴、颈项各处,都是皱纹,像雪地上的辙痕,一道一道,一条一条,许多被惊扰的痕迹。

    ⑳大雪持续了一整天。地上的雪堆得有半尺高了。小树丛的顶端也顶着一堆雪,像蘑菇的帽子。

    入夜以后,雪还在落,我扶母亲上床睡了。临睡前她叮咛我:“床头留一盏灯,不要关。”

    我独自靠在窗边看雪。客厅的灯都熄了,只有母亲卧室床头一点幽微遥远的光,反映在玻璃上。室外因此显得很亮,白花花、澄净的雪,好像明亮的月光。

    没有想到在下雪的夜晚户外是这么明亮的。看起来像宋人画的雪景。宋人画雪不常用锌白、铅粉这些颜料,只是把背景用墨衬黑,一层层渲染,留出山头的白、树梢的白,甚至花蕾上的白。

    白,到了是空白。白,就仿佛不再是色彩,不再是实体的存在。白,变成一种心境,一种看尽繁华之后生命终极的领悟。

    唐人张若虚,看江水,看月光,看空中飞霜飘落,看沙渚上的鸥鸟,看到最后,都只是白,都只是空白。他说:“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白,是看不见的,只能是一种领悟。

    远处街角有一盏路灯,照着雪花飞扬,像舞台上特别打的灯光。远远听到母亲熟睡时缓慢悠长的鼻息,像一片一片雪花,轻轻沉落到地上。

(选自《经典短篇阅读》,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图书推介

【出版信息】

书名:群体性孤独

作者:【美】雪莉·特克尔 著

周逵、刘箐荆 译

定价:66.90元

ISBN∶9787213059841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3-01

印次:1  开本:16

字数:37.2万  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你是否也熟悉这样的场景:家人在一起,不是交心,而是各自看电脑和手机;朋友聚会,不是叙旧,而是拼命刷新微博、微信;课堂上,老师在讲,学生在网上聊天;会议中,别人在报告,听众在收发信息。所有这些现象都可以归结为“群体性孤独”——我们似乎在一起,但实际上活在自己的“气泡”中。我们期待他人少,期待技术多。不间断的联系,是否让人类陷入了更深的孤独?

    本书将电子文化的两大趋势在过去15年中的新变化、新发展进行了新的阐释,将焦点集中在年轻人身上。如今的我们既缺乏安全感、却又渴望亲密关系,因此才求助于科技,以寻找一种既可以让我们处于某种人际关系中、又可以自我保护的方法。作者认为,如果我们既要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又要摆脱信息技术导致的孤独,一方面,我们要学会独处,体会独处带给人们的好处;另一方面,朋友、亲人要更多地坐在一起,面对面谈话、讨论。

【作者简介】

    雪莉·特克尔(Sherry Turkle),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社会学教授,麻省理工学院科技与自我创新中心主任,哈佛大学社会学和人格心理学博士。采用“实地研究”和“临床诊断”两种方法,对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进行了长达15年的系统研究,成为人与技术关系领域首屈一指的社会心理学家。

【作品目录】(节选)

引言  技术让我们的关系更亲密了吗?

第一部分  机器人时代:孤独中的新型亲密关系

第1章  最亲密的伙伴“拓麻歌子”:有生命的电子宠物

第2章  栩栩如生的“菲比”:涉足情感地带

第3章  一起长大的“爱宝”:我们都有美好童年

……

第二部分  网络化生存:亲密关系中的新型孤独

第8章  永远在线:网络自我的三种新状态

第9章  网络技术改变成长历程:“分开”和“独处”都失去了原来的意义

……

第13章  焦虑:科技提供便利,也带来焦虑

……

【书评】

①《群体性孤独》一书将人与计算机、人与互联网互动时产生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变化的最新发展,以及特克尔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浅出地呈现给了读者。可以说,要了解人类的未来,就必须要了解人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关系,尤其是情感关系。这一切,可以从这本著作开始!(王煜全 海银资本合伙创始人,互联时代未来趋势专家)

②关于我们是如何利用技术手段创造虚拟“自我”的,雪莉·特克尔说得最清楚。她是我们技术界的“弗洛伊德”,远在我们洞察自己的内心之前,她就阐明了我们内心的转变。《群体性孤独》是一本令人回味的书,是洞悉未来自我的一次深度之旅。(凯文·凯利《连线》创始主编,畅销书《失控》《科技想要什么》作者)

③有一天,我们将习惯用文字而非声音,用数据而非抚摸,来传递感情。有一天,我们将依赖技术,超过依赖彼此。这就是真正的“机器人时代”。对于这种所谓的“机器的美好和技术的美好”,我有一种由衷的恐惧与憎恶。(周涛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互联网科学中心主任)

【精彩片段】

    技术是极具诱惑力的,因为它能弥补人性中脆弱的一面。而我们的确是非常脆弱、敏感的物种。我们时常感到孤独,却又害怕被亲密关系所束缚。数字化的社交关系和机器人恰恰为我们制造了一种幻觉:我们有人陪伴,却无须付出友谊。在网络世界中我们彼此连接,同时也可以互相隐身。比起面对面交谈,我们更习惯于发短信交流。

    ……

    当我们和机器人谈情说爱、和智能手机难舍难分时,我们通过机器重新定义了自己,也重新定义了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当人类寂寞难耐时,网络正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商品评论】

商品评论(2873)

好评率99.8%  好评(2866)  中评(7)

差评(0)  晒图(0)

买过的人觉得

整体感觉不错(67)  包装不错哦(55)  性价比很高(29)  印刷很正(16)

排版不错(15)  纸质好(14)  纸质一般(3)  包装一般(3)

古诗文阅读
语言运用
附加题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