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8 现代中国的三大理论成果与科教、文化

日期: 2025-04-10 二轮复习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邓小平认为:计划经济不利于调动人民劳动的积极性,同时统购统销的方法不是按照需求,而往往是按照平均主义的方式进行分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非常重要的上游资源产品的价格总是被压低。材料反映了邓小平(    )
A、 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排除国家指导
B、 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经济管理体制
C、 承认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好模式
D、 主张恢复市场功能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宣告我国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    )
A、 中国自己研制的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
B、 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
C、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1954年,毛泽东询问赫鲁晓夫,能否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赫傲慢地回答:“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就是把中国所有的电力都投入进去也不一定够用。我们苏联有核武器就行了,用不着大家都来搞它。”这段材料表明(    )
A、 核武器虽然有很大威慑力,但中国不必有核武器
B、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苏联是亲密无间的兄弟国家
C、 体现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和霸权主义
D、 中国当时没有研制核武器的条件,也不用研制核武器
1985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此次教育改革
A、 是对传统教育体制的彻底否定(    )
B、 践行了“三个面向”的方针
C、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D、 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下面是中国2000-2012年高校录取人数统计图(单位:万人),由此可知中国(    )

A、 逐步跨入教育先进国家行列
B、 高等教育正在向正规化迈进
C、 在实践中逐步完成教育转型
D、 正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1964年10月,境外媒体报道:“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材料表明中国核试验成功的主要意义是(  )

A、  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
B、 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
C、 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
D、 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
国务院决定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选择这个特殊的日子是为了纪念40年前中国航天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它是(    )

A、 “东方红一号”卫星升天
B、 掌握“一箭多星”技术
C、 中国宇航员首次进入太空
D、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据统计,1952年院系调整前中国大陆有高校211所,到1953年调整完毕,全国高校被肢解、重组为182所。这些高校以专科为主,专科又以工科为主,综合性院校则明显减少。新中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为了使我国高等教育办出特色   
B、 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C、 实施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D、 落实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的办学方针”
下示材料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 某次会议上的讲话。他讲话是(    )

A、 以实现言论自由为目标
B、 对修正主义进行批判
C、 对双百方针进行阐述
D、 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路线

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我初到长沙时,会到各方面的人,听到许多的街谈巷议。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糟得很”,明明是站在地主利益方面打击农民起来的理论,明明是地主阶级企图保存封建旧秩序,阻碍建设民主新秩序的理论……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的……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解放后农民对于个体经济的积极性是不可避免的。党充分地了解了农民这种小私有者的特点,并提出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折农民这种个体经济的积极性。

但是,党中央从来认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这种劳动互助……发展前途就是农业集体化或社会主义化。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1951年12月)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