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物理试卷库

备考2018年之三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07:压强和浮力

日期: 2025-04-07 二轮复习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俗话说“瓜浮李沉”,意思是西瓜投入水中会漂浮,李子投入水中会下沉.对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西瓜的密度比李子的密度大
B、 西瓜漂浮时所受浮力大于重力
C、 李子下沉过程中所受水的压强不变
D、 李子浸没后,下沉过程所受浮力大小不变
下列有关压强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液体内部有压强
B、 利用托里拆利实验可以测出大气压的值
C、 随着大气压的减小,水的沸点会升高
D、 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
为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小明将电子秤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调零,然后将溢水杯放到电子秤上,按实验操作规范将溢水杯中装满水,再用细线系住铝块并将其缓慢浸入溢水杯的水中,如图所示,铝块始终不与溢水杯接触.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A、 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与铝块未浸入水中时相比,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力变小
B、 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与铝块未浸入水中时相比,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强变大
C、 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绳对铝块的拉力等于铝块排开水的重力
D、 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与铝块未浸入水中时相比,若电子秤示数不变,则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

甲、乙两个自重不计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盛有两种不同的液体,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液体中,小球静止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液面相平.则(  )


A、 甲中液体密度比乙中液体密度小
B、 小球在甲中所受浮力比乙中所受浮力大
C、 取出小球后容器底部压强变化量较小的是甲
D、 取出小球后甲容器和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

水平地面上有底面积为300cm2、不计质量的薄壁盛水柱形容器A,内有质量为400g、边长为10cm、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物块B,通过一根长10cm的细线与容器底部相连,此时水面距容器底30cm(如图),计算可得出(  )

A、 绳子受到的拉力为14N
B、 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90N
C、 剪断绳子,待物块静止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了200Pa
D、 剪断绳子,待物块静止后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强变化了200Pa
在水平桌面上有一个盛有水的容器,木块用细线系住没入水中(水未溢出),如图甲所示.将细线剪断,木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且五分之二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图中,木块受到水的浮力之比是5:2
B、 甲、乙两图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之比是1:1
C、 甲图中细线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浮力之比是 2:5
D、 甲、乙两图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之比是5:3
下列实例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
A、 蚊子尖尖的口器
B、 篆刻刀的刀刀很锋利
C、 破窗锤的锤头很尖
D、 骆驼宽大的脚掌
汽车是人们常用的交通工具,下列与汽车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汽车轮胎上刻有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B、 汽车装有消声器,就可以把汽车产生的噪声全部消除
C、 载重汽车的车轮做得比较宽,是为了增大载重汽车对路面的压强
D、 驾驶员开车是要系好安全带,主要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带来的伤害
下列物理学的研究成果与托里拆利有关的是(  )

A、 发现光的色散
B、 测出大气压强数值
C、 发现电磁的磁效应
D、 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性跟电流方向的关系

如图所示,图钉尖的面积是l0﹣7m2 , 图钉帽的面积是10﹣4m2 , 墙壁表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4×106P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手指必须用大于0.4N的压力,图钉尖才能进入墙壁
B、 手指必须用大于400N的压力,图钉尖才能进入墙壁
C、 图钉静止时,手对钉帽的压力大于墙对钉尖的支持力
D、 图钉静止时,手对钉帽的压力小于墙对钉尖的支持力
下列事例中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

A、 护士给病人注射肌肉针   
B、 用吸管喝饮料
C、 飞机的机翼设计成流线型 
D、 用压力锅做饭

在三个相同的烧杯里装入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不同的液体,把一支装有适量铁砂的平底试管先后放入这三个烧杯中,静止后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试管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最大
B、 甲液体的密度最大
C、 丙液体对烧杯底部的压强最小
D、 试管在三种液体中排开液体的重力一样大

多选题

填空题

解答题

综合题

阅读《洛阳桥》回答 问题.

    洛阳桥被誉为“福建桥梁状元”的洛阳桥坐落于福建泉州洛阳江上.又名“万安桥”,如图1所示.

    洛阳桥始建于北宋1053年,工程历时七年.桥原长 1200多米,宽约5米,有桥墩46座,扶栏500个,石狮28个,石亭7座,石塔9座,规模宏大,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桥由当时的郡守蔡襄主持兴建.洛阳桥的桥址位于江海汇合处,水深流急,建造桥基十分困难,桥基随时可能陷落坍塌、甚至被冲入海.洛阳桥的建桥工程,规模巨大,结构工艺技术高超,影响深远.像近代桥梁的“筏形基础”,在国外尚不足百年;“浮运架梁法”今日还很通行;“种蛎固基法”将生物学应用于桥梁工程,堪称绝妙.关键性的工程分为如下几个阶段:首先在江中沿桥址中线,向江中抛填石料,形成一条横跨过江的矮石堤.石堤宽约 25 米,而长度达500余米. 然后,匠师们利用洛阳江里盛产牡蛎这一自然条件,在矮石堤上散置蛎房.由于牡蛎繁殖力强,石堤里外间隙,成片成丛、密集繁生,两三年时间,就将原本松散的石堤胶结成一牢固整体.同时,石堤经受浪潮往复冲击,逐渐密实,底层石料嵌入流沙,使整条石堤变 得格外稳固.这样筑成的桥墩底盘,用作桥基,即现代桥梁工程中的所谓“筏形基础”,既增大了基础的面积,又增强了基础的整体性,能有效防止不均匀沉降. 在“筏形基础”上,再用巨型条石,齿牙交错,互相叠压,逐层垒砌,筑成桥墩,墩的上下游两头,俱作尖形,以分水势.墩基间亦置大量牡蛎胶粘,潮汐来去,不能冲动.两墩间净孔,约在一丈五六尺.沿岸开采的石梁,预先放在浮排上,等到两邻近桥墩完成后,即趁涨潮之时,驶入两桥墩间,待潮退,浮排下降,石梁即可落在石墩上,全桥石梁300余条,每条约二三十吨重,皆“激浪涨舟,浮运架梁”而成.

洛阳桥的建成,为我国石桥建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历经地震、飓风、水患和战争,洛阳桥经受了几百年的考验,依然屹立,堪称我国古代桥梁史上的伟大创举.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探究题

计算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