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广东省2018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三)

日期: 2025-04-02 中考模拟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

《史记·商君列传》中说:“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商鞅这项变法措施的积极意义在于(    )
A、 使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
B、 强化了中央集权
C、 使人口增加,发展了封建经济
D、 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宋代诗人杨万里说:“诗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盖当时以此设科取士,士皆争竭其心思而为之。”这说明(   )
A、 唐诗影响深远
B、 科举制促进唐诗的繁荣
C、 唐诗取材广泛
D、 唐诗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A、 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 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 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 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
下图为解放战争时期某一重大战役形势图,该战役(    )

A、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 使人民解放军开始在数量上取得优势
C、 基本解放华东和中原地区,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的基础
D、 结束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下图是某地的水稻产量数据柱状图,其中1958年的亩产量远高于其他年份。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一五计划”的实施
B、 “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盛行
C、 杂交水稻技术的使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1世纪,中国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同一时期,西欧城市兴起。下列关于西欧城市兴起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西欧城市的兴起,对瓦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和孕育近现代文明起着重要作用
B、 一般是作为工商业活动中心,规模较小
C、 这些城市是在封建主或教会的领地上兴起的,促进了佛教的发展
D、 所有城市都发动了争取自治权的斗争
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下列可以作为研究美国“南北战争”史料的是(    )
A、 1776年杰斐逊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
B、 1789年华盛顿第一次就职演讲
C、 1858年林肯的著名演说:《一幢裂开了的房子》
D、 1933年罗斯福“炉边谈话”
历史叙事和历史解释是历史认识的两个层面。所谓历史叙事,是叙述以往发生过的事件。而历史解释则是阐明历史发展的轨迹及其意义所在。下列表达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在慕尼黑召开会议并签署《慕尼黑协定》
B、 1942年1月,中、美、英、苏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C、 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D、 1945年9月,二战结束,这是世界正义力量和民主阵营团结一致、携手抗敌的结果

综合题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指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回顾历史,统一一直是中国历史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

——陈孔立《台湾历史纲要》

材料三: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百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强行攫取了台湾及澎湖列岛,使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生活了半个世纪之久。……七十多年前,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1945年10月25日,台湾与澎湖列岛重归中国版图,台湾同胞以此摆脱了殖民统治的枷锁。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

材料四:1963年,周恩来根据两岸关系的最新形势,在总结十年来对台工作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将中共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是指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包括:①除外交统一于中央外,台人事安排、军政大权,由蒋管理;②若台经济建设资金不足,中央政府可拨款补助;③台社会改革从缓,待条件成熟,亦尊重蒋意见和台各界人民代表进行协商;④国共双方要保证不破坏对方之事,以利两党重新合作。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当天,国防部宣布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国民党军据守的岛屿。

材料五:值得所有中国人警惕的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分离倾向有所发展,“台独”活动趋于猖獗。某些外国势力进一步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这些活动不仅阻碍着中国和平统一的过程,而且威胁着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

——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

所谓大国,是指世界强国,即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起,对世界整体发展和格局变化有着重大影响的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而印度等国的中央银行则直接持有英镑而不是黄金,“英镑等同于黄金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

——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材料二:美国成为强国的历程始于18世纪末,结束于20世纪初。美国……东西两侧濒临大洋,且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独立革命期间,它利用英法矛盾,获得外援并赢得独立。……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扩大生产和黄金储备;战后又在军事高科技领域不断创新,抓住信息革命的机遇成为新经济的领头羊。美国拥有世界上最早实行而且最有连续性的成文宪法,宪政体制稳定。……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不断补充的人才,各种文化的碰撞,融合和发酵,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

——李剑鸣《美国历史》

材料三:从1948年到1974年全球衰退开始的25年间,西欧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不间断增长。欧洲人后来把这段时期称为“白银的50年代”和“黄金的60年代”。西欧的繁荣来源于竞争性的、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的和私营企业制度的经济。但是几乎在所有的国家,这一时期的繁荣也都不同程度上伴随着广泛的经济计划、系统的政府干预,以及用以克服竞争性资本主义和商业周期的不稳定的社会服务体系。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四:在各国走向繁荣昌盛的途程中有一些共同的因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对这些共同因素的偏离,不论这种偏离朝向哪个方向,总会招致逆转和挫折。通观500年来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发展历程,这些共同的要素大致包括以下这些:

①确立了自由市场经济制度;

②建立了法治;

③实行宪政民主;

④保证思想自由和学术独立;

⑤“橄榄形社会结构”的逐步形成(中等阶层的兴起使传统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形社会”转化为现代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社会”。“哑铃形社会”通常是不稳定的、充满了动乱,而“橄榄形社会”则趋于稳定)。

——吴敬琏《从<大国崛起>看各国富强之道》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