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稷下学宫:战国时期鲁国的高等学府,因设于都城临淄稷下而得名。当时的儒、法、墨、道、阴阳等各学派都汇集于此,他们兴学论战、评论时政和传授生徒,孟子和荀子等大师都曾来此讲学,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重要起源之地。
- B、“国学”:即古时国家设立的学校,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 C、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唐代的韩愈、明代的崔铣都曾任过国子监祭酒。
- D、监生:国子监的学生。或由学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许,后来成为虚名,捐钱就能取得监生资格。《儒林外史》里的严监生即是后者。
知识点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