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清明上河图》命名之谜

    ①北宋画家张择端风俗画作品《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繁荣景象,是汴京繁荣的见证。可是带有“清明”二字,真的和清明节有关系吗?

②《清明上河图》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一幅存世精品。据统计,《清明上河图》上共有各色人物一千六百多人,比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中任何一部描绘的人物都要多。往来衣着不同,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其间还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情节,构图疏密有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颇见功底。主要描写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两岸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以及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

    ③首任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先生、书画鉴定专家徐邦达先生等认为,该作品描绘的是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取名为“清明上河图”,其含义就是清明节去河边。郑振铎先生甚至指出就是清明节这一天。

    ④清明节的习俗除了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清明上河图》就是人们上河边、扫墓归来后的狂欢景象。

    ⑤根据《清明上河图》明代李东阳的题跋记载:“上河者云,盖其世俗所尚,若今之上冢然,故其如此也。”这就是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上河”即“上坟”一说的重要依据。

    ⑥然而如果是清明节,那么画中的西瓜从何而来?按常理,西瓜应该是夏天的产物,怎么出现在了春寒料峭的清明?没有地膜覆盖技术、冷藏技术、温室培育技术的大宋王朝,难道用古井冰镇,跨过三个季节拿出了大西瓜?这点让人疑惑,让人费解。

    ⑦孔宪易先生在文章中通过对木炭、石磙子、扇子、西瓜、服饰等考证研究,认为画的是秋景。“清明”,是指“清明坊”。汴京城划分一百三十六坊,外城东郊区共划分三坊,第一坊就是“清明坊”。《清明上河图》中出现的扇子有十多处,这是孔宪易产生秋景说法的原因之一。

    ⑧不过,河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周宝珠对孔宪易的秋景之说持否定态度。周宝珠教授考证认为,扇子的主要功能是拂暑驱蝇,除有题诗作画、扑卖馈赠之用外,还有“便面”之用。书生文人、达官显贵、庶民布衣在街上碰到熟人不愿寒暄,就以扇子障面,对方心领神会并不责怪,反而认为是礼貌之举。故曰:“以扇遮面,则其两便。”

    ⑨持“清明盛世”观点的专家学者,有著名鉴定专家史树青。他认为:“清明非指清明节这一天,而是作为称颂太平盛世的寓意,清明即政治清明。”

    ⑩北宋“偃武修文”,宰相蔡京为取悦宋徽宗,曾倡导“丰享豫大”,旨在形容天下富足、太平安乐。《清明上河图》中展现出的繁盛景象,鲜明体现了“偃武修文”的时代特色。不过,《清明上河图》中的乞丐、军纪不整的士兵,以及大街上跑着的猪等,似乎与太平盛世相违背。

    ⑪不管是真清明还是假清明,而今的开封开始积极传播清明文化,打造旅游品牌。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中,蕴含“大宋文化”的近百项特色清明民俗文化活动集中“亮相”,活灵活现地“再现”了中国古代清明节的种种庆祝活动。

    ⑫一幅古画,一座古城,一段历史,尽在这里浓缩。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