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数据给出了最直观的市场反应。票房方面,《少年的你》上映首日破2亿元;截至10月31日,突破8亿元,居同期院线电影首位。截至10月31日,在豆瓣网电影页面,该片获得8.4分的评分;猫眼电影专业版数据显示,该片评分9.5分。
《北京日报》报道,《少年的你》是在青春片的基础上,搭上了题材优势的快车。放眼全球,有关校园霸凌的创作并不少,而我们本土此前相关作品鲜见,这让《少年的你》大有开拓民的优势。
《人民日报》刊文称,电影《少年的你》聚焦校园欺凌这一备受关注的话题。正是对现实生活的正面介入,使影片走出“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小悲欢小格局,让青春题材电影拥有了一定分量的现实关怀。
材料二:
《少年的你》这部经历了改档并突击宣布公映的青春片,似乎携带着一股难以抵挡的力量,与观众对校园现实题材的渴望迎面相撞,碰出不一样的火花与思考。
电影触碰到了“校园欺凌”这个题材。“校园欺凌”话题并不敏感,但真的要探讨这一现象,创作者的确要小心谨慎,不排除会有未成年观众产生效仿心理。《少年的你》在这方面处理得比较得当。同时,电影对“校园欺凌”一直持批判态度,以男女主角纯粹的感情交流为叙事基调,使得影片具备了“爱的教育”的功能。“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这句台词,其实也是影片最大的价值观,在呈现“伤害”的同时,影片也对片中的人物乃至片外的观众,进行了一次同步的治愈。此外,电影工作者在创作青春片时,也不能用记忆的滤镜把往事全部镀上美好的颜色,更不能出于猎奇、恶趣味,将青少年脸谱化。
《少年的你》公映时,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举行分组审议,讨论“《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相信随着这次对两大法规修订草案的讨论,能推进“校园欺凌”问题的彻底解决。
(摘编自中国青年网2019年11月20日)
材料三:
青春片作为国产电影近年来的热门类型片,在最初的几年间商业化气息浓厚,题材的同质化现象严重,青春的疼痛有余却流于表面。国产青春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一直存在种种桎梏,不同于国外青春电影关注主角的成长和心灵发展,爱情纠葛在国产青春片中一直是最为关注的题材,而爱情的呈现也一直趋于肤浅化。主题形态的单一得以窥见电影行业缺乏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
近些年《七月与安生》《过春天》《闪光少女》《狗十三》《少年的你》……等青春影片所描绘的少年人面临的困境不再是空洞且毫无现实意义,对他们来说爱情不再是被赋予的必需品,个人的成长与社会及家庭的关联成为了新的主题。在人物形象上,不仅有少男少女天真无邪的幻想,对于梦想的执着追求,更有无法自洽的焦虑时刻,成长的颤栗与残酷。这些优秀类型青春片,根植于现实,取材于生活,将青春成长的真实性理性克制又平铺直叙地展现开来,让人看清时代的面目,看清社会的矛盾以及被裹挟中的青少年的成长蜕变。让青春题材渐渐靠拢“真实”的本源,从小题材中洞见社会问题的大格局。
谈到为什么会拍摄这部电影时,监制许月珍表示:“我们其实不是单单去呈现青春,我们更希望去讨论青春,讨论青春在社会里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导演曾国祥则表示:“我们都特别想要把这个故事拍好,想告诉像陈念、小北那样的少年,你可能总会遇到一个人或一些朋友,他们会愿意去帮你,而且你不是孤单的。”
“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不仅是小北对陈念的诺言,也是导演曾国祥对于时代和社会的一份责任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影响到一部分人,让他们多一些反思与审视。我觉得,这已经是我能力之内,能做到的一点有益的贡献。”
(摘编自弧光电影艺术中心《<少年的你>——时代语境下青春片的新格局》2019年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