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历史试卷库
试题详情
建国后,价格制定机制的演变印证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价值规律对生产不起调节作用,是说不起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计划。在我国,还存着商品生产,价值规律还起作用。计划和价值规律的作用是“计划第一,价格第二”。

——《毛泽东文选》第七卷(1957年)

材料二:1985年以来,形成了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三种形式。1990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 指导性价和市场价所占比重占到70%以上, 在农民出售的农产品总额中,市场调节价比重达到52%,工业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中市场调节的比重占到37%左右。

——李凤瑞、万国庆《对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的回顾与思考》

材料三:全国抽样调查12个钢厂的自销率与产量增长率       单位:%

钢厂

自销率

平均自销率

产量增长率

平均产量增长率

排名前6位

0~7.8

2.96

-10.98~5.80

-9.32

排名后6位

10~34

18.78

2.30~69.73

14.38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调查研究组《改革:我们面临的挑战与选择》(1985年10月)

上世纪80年代因为改革进展太慢,于是给寻租活动形成了很大空间。物资分配体制和物资价格的双轨制,使得“官倒”通过倒买倒卖能够从中获利。当时生产资料、物资是双轨制,一部分是计划调拨的,另外一部分是通过市场的。计划调拨的部分是计划价格,通过市场的是市场价格,在物资紧张的情况下,两个价格就拉得很大。

——吴敬琏《政府与市场》

材料四: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技术和生产组织方式都在供给侧,都在企业和市场侧,市场中的企业是提升技术的主体,市场中的企业和微观经济单位是资源组织方式的创新主体。供给侧根本不需要管理,而且想管也管不了。如果生产能力确实改进而提高,供给将自动创造需求。新技术、新产品必然有新的需求与之对应,就像一款新上市的智能手机,价格高出其它手机几倍,还出现排队抢购的现象,否则就不是创新了,需求不足的现象只发生在旧产品的能力扩张上。换言之,过剩产能的实质是创新能力的欠缺。

——许小年《寻求经济增长新动力——以供给侧改革开拓创新空间》(2016年)

请回答: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