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渡河(周海亮)
终于来到河边,河边不见一个人影。
几天来他一直躺在丛林里。他想他也许撑不住了,夜里,他能够听到皮肤燃烧出“嗞嗞”的声音。他的五脏六腑全都着起火,他冲天空呼一口气,淡蓝色青烟袅袅。
他病了,越走越慢,越走越慢,终与队伍失去联系。他冲最近的战友喊,等等我!声音被风吹散,瞬间无影无踪。然后他摔倒,失去知觉,待醒来,丛林里只剩自己。他不知道他们是否找过他,找过或者没有找过,都不再重要。他被孤零零地扔进丛林,这才是现实——也许敌人,近在咫尺。
他们需要马上渡河。半年来他们东躲西藏,疲如奔命,队伍仍然越来越短,就像一条被砍掉大半的蛇。其实他们不配像蛇。他们更像兔子,耗子,像一切死到临头的惊恐万状的动物。他们必须渡河。渡河,还有活着的希望。否则,必将全军覆没。
河水黄浊,河面浩荡,岸边芦苇句旬,白色的芦花却纷纷扬扬。他沿着河岸走,五脏六腑再一次燃烧起来。终于他走进那个颓败的村落——十几栋泥草房,十几株山碴树,十几只瘦羊,十几个拥挤在一起的坟莹……
他问老人,是否有部队渡过了河。
那也算部队?老人说,当兵的面黄肌瘦,军装就像麻袋,步枪就像烧火棍,长官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孩子。不足二百人吧!那也算部队?
他们过河了?
两天前就过河了。村里只有两条渔船,他们用了最快的速度,还是从黄昏忙到天亮。长官最后上船,护着两挺重机关枪。这样的队伍竟然有两挺重机关枪!长官说,它们是队伍的希望……
叫我得追上他们。他说,希望您能帮我过河。
你要自讨没趣?老人说,他们本该等你的,是不是?你只是失踪,不是阵亡。村子里丢只鸡全村人还到处找呢!
队伍不能冒险。他说,为了我一个人,才甲上二百多人……
那就留一两个人等你。老人说,家里的狗跑出去,晚上还得给它留着门呢。
后有追兵……
追兵在哪里?老人说,这么多天,我连一个兵虱子都没看到。
无论如何,请您帮我过河。他说,我得追上他们。
没有船了。老人说,他们渡河以后,将两条船全烧了……然后,他们端着枪,命令我跳下河,游回来……他们根本不在乎我的死活……
你可以摘下门板。他说,把两扇门板绑到一起,再找一根竹竿。我知道,这办法管用……
你想掉进河里喂鱼?
我想渡河。他目光执着,求求你,帮我渡河。
老人在门板下面捆上两张鼓圆的羊皮,老人的船仿佛被捆绑在一起的飘浮在河面上的两只死去的山羊。门板发出“嘎哎嘎哎”的声音,似乎随时可能断裂。他趴在门板上,听到水底的呼呼风声。
他们离开时候,说起过我吗?他问老人,比方说,为了大局,我们不得不放弃那个兄弟……
屁都没有一个。老人说,除了最后上船的长官……长官说,重机关枪不能湿,那是队伍的希望……
可是他们应该等等我的。他说,我只是失踪,不是阵亡……村子里丢只鸡,全村人都要出去找……
所以,就算渡过河,你仍然追不上他们。老人的竹竿轻轻一点,羊皮筏打一个趔趄,水面上猛地一蹿。或者,就算你追上他们,又能怎么样呢?就像一条失踪的狗重新回到家里,主人会给他道歉?说不定,会狠狠揍它一顿……
我们是一个整体……对一支完整的队伍来说,我很重要……
你可有可无。老人说,一百个你加起来,也不如一挺重机关枪重要。
他长叹一声,不再说话。回头看一眼岸边,岸边芦苇句旬,芦花苍茫。突然他感觉自己就像倒地的芦苇或者随风而逝的芦花,他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无论是对他的部队,还是对他的世间。老人破败的村庄在这一刻突然变得生动并且亲切,牛,羊,青草,庄稼,沟畔,老人十九岁的脸上长满雀斑的女儿,一扭一扭的随风摇摆的炊烟……
追上部队,你终究是死。不是死在这一场战斗,就是死在下一场战斗。所以现在,我是在送你去死。老人收了竹竿,说,船到岸了,你愿意走,就走。不过,如果你愿意跟我回去,我会让春玲给你煎两个荷包蛋。
他抱着枪,久久不语。突然他问老人,他们真的没找过我?
老人无奈地摇摇头。下船!老人说。
他们还烧光了你们的船?
他们还烧光了我们的船……他们手里有枪……你下船吧!
我手里也有枪。他跳下船,咬咬牙,说。
什么意思?老人愣住了。
把船烧掉,然后,你游回去。他拉动枪栓,恶狠狠的语气,却流下眼泪。
【乙】小小说的阅读鉴赏(徐金国)
①小小说篇幅短小,却尽显小说艺术的魅力。那么,怎样才能阅读欣赏小小说呢?
②解读人物形象要“窥一斑而知全豹”。小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常常是通过截取人物心理、情感、情绪、思想意识和人物命运的某一细微特征或变化,在细节上着力,于细微处见精神,让人能够“窥一斑而知全豹”,给读者留下一个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小小说在人物的刻画上,或只写人物性格中的一个小隐秘,或只写人物心理上的一道波痕,或只写人物情绪上的一丝变化,或写人物思想意识上的一点升华,或只写人物命运的一次小小撞击。以澳大利亚小说家泰格特的《窗》为例,作者寥寥几笔写了不靠窗病人心理上发生的细微的变化,却揭示了善良的人性是如何一步步被邪恶所吞噬。小说结尾通过不靠窗病人“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与此前靠窗病人描述的公园美景形成强烈对比,两个人物的善良与丑恶灵魂跃然纸上,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③解读主题思想要多元深刻。小说虽然篇幅短小,却意蕴丰厚。虽然写的都是小题材、小细节,撷取的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但却是对生活的高度浓缩与升华。故事背后往往是集中反映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直抵生活的本质。小小说的主题常常是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能够引发读者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如米兰昆德拉所说,小说的内容永远是生活,但小说家的使命却不只需要对生活进行描绘、再现、加工和解释,而且还要担当起认识生活真相的艰难使命。小小说也同样承担了这样的重要使命。以周海亮系列的战争小小说为例,他的笔端顾及到了战争的一切人物。譬如《芒种》里的伤兵山子,《空袭》里的母亲,《俘虏》里的几个俘虏等。在战争的漩涡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上演着各自的人生悲喜剧。他更多地将笔墨挥洒在战争中的人性内容上,以充满悲悯、善良的人文情怀,关注战争环境里人性的坚守、升华或扭曲、异变,使作品的立意更为深远、厚实。所以阅读小小说时,我们必须透过情节、人物和事件,读出小说深处的思想意蕴。
④解读故事情节要细致续密。有人说小小说是“在方寸炙间舞蹈”。小小说要在尺幅之间跌宕起伏,尽显波澜,关健在于构思的精巧别致。首先是构思要新颖独特,悬念迭起。比如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小说开篇,患肺炎的琼珊把生命与窗外的常春藤叶紧紧联系到了一起,如果最后一片叶子落去,琼珊的生命也将凋谢,眼看藤上的叶子一片一片凋落,但最后的一片终于没有落去,琼珊也因这片不落的常春藤叶而获得新生。而一生潦倒的老画家贝尔曼一直坚信自己终有一天会画出不朽的杰作,最终老贝尔曼以一片常春藤叶完成了他一生的杰作。在小说的情节设置上,作者不断将一个又一个悬念抛给读者,使读者欲罢不能。其次是小说的结局处理尽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比如《窗》的结局:当不靠窗的病人终于移到靠窗的那张病床上,他见到的却是“光秃秃的一堵墙”。这样的结尾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但又完全在情理之中。只有一个心中充满美好的人,世界才会变得无比美好,反之亦然。如此的结尾,不能不让人惊异于小说家精妙的构思。再次是含蓄曲折,让人回味无穷。小说《窗》以“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结束,戛然而止,让读者产生无尽的遐想,真正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⑤王蒙说:小小说是一种智慧,一种敏感,一种眼光,一种对生活理解。所以,我们阅读欣赏小小说也需要用一种智慧敏感的眼光去理解、去感悟、去思考。只有这样方能抓住关健,充分领略小小说的艺术魅力。(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