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人南渡与“江南”的形成
黄雯兰
①江南是宋元以来中国经济最为繁荣的地区之一。南宋时期,有谚语称“苏湖热,天下足”,说明当时江南的农业已非常发达。分析“江南”的形成和发展原因,我们发现北人南渡对“江南”的影响非常深远。
②南迁人群的阶层分布广泛,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皇室、世家大族和官吏为主体的上层社会,称为衣冠士族,他们将中原地区的精英文化传入江南地区;另一类为工匠、农民、士兵等普通百姓,是社会的中下层,他们将中原传统的市民文化传入江南地区。在北人带来的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不断融合的过程中,“江南”文化不断发展和繁衍。
③首先,由于江南位于太湖东部平原湖泊低洼地带这一独特的自然环境,历次人口南迁都因地制宜地对土地和水环境进行开发和利用,使原本的“蛮荒之地”变成了“鱼来之乡”。唐中后期,在江南大部分荒地被开垦后,人们集中开辟大批围田、圩田、梯田等。至北宋末年,好田开始普遍流行,塘满圩田系统和高度集约化的生产方式促进了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开发。
④其次,南迁移民为农业、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农业、手工业产品的增多,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江南市镇的兴盛创造了条件。南宋时期迎来了市镇发展的高潮,黎里古镇便是在这一时期由村庄扩大为市镇的,其建镇直接受到了南宋人口激增和政治经济中心转移的影响。到了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空前繁荣,数量急速增加,并形成专业化市镇网络体系,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在国内外贸易体系中占据中心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⑤最后,在北人南迁的过程中,北方文化不断传入江南地区,本地文化与北方外来文化不断融合禁衍,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江南文化”。东晋时期,北方的中原文化传播到了江南,赋予了江南城市诸多文化品格,例如礼乐文化、士人精神、山水品格、朝隐生活、声色之风等。唐长满曾指出吴亡之后,江南士人美慕中原风尚的心理:“一到晋宝东迁,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文化便移到了建康,改变了江南所固有的较保守的文化、风俗等等。”唐末时期,大量的士大夫等非生产性人口进入江南地区,他们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是古文运动、诗坛、绘画技法、儒学革新、文士入幕等活动的主要倡导者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周昉,吴筠等人。南宋时期,北人南迁促进了江南文化的整荣,在请歌、会画等方面都对江南产生了影响,有以李唐为代表的画家、以陈与义为代表的诗人群体在战乱中南迁,还有中原一些北方士大夫在到达江南后,开始兴学重教,促进了当地文化的发展,跟随士人的学生数量是来越多,加河南洛阳人郭维于建炎年间前往江南地区,“以北学教授谐生,从者如云”。此外,汴京移民还将许多传统的节日习俗、传统小吃、说唱艺术等带入了临安,丰富了江南的市民文化生活。
⑥江南文化既体现了精英和市民层面的文化,又体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生活志趣。“江南”不仅代表着一个经济发达和文化先进地区,而里也逐渐超越了地域的界限,成为人们心中的理想家园。
(摘编自《文史知识》201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