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审视中西方教育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在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教育的初始期,研学旅行就和学校课程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在宣扬政治主张的过程中,就曾带领他的弟子用14年的时间周游了列国。在游学过程中,其弟子体验了“六艺”之学,感悟了“仁义”之本。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这里的“习”不是温习, 而是指“实践”。近代以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念,认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并针对当时“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现象,提出了“六大解放”的思想,其中之一便是“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取得更丰 富的学问”. 2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是这样上地理课的:他带着学生徒步向学 校附近的比由仑河谷进发,学生沿途观察河谷的地貌,挖取河谷的黏土带回学校,捏成河 谷的模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每学期都会带学生到森林里研学野营。在无边的森林里,学生组织热闹的篝火晚会,欣赏日落的壮美景色,观察河流冲刷 形成的复杂地貌,将课堂所学和真实世界联系在一起。

一一摘编自申宣成、马东贤《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怎样有机融合》

    材料二:近年来,研学旅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受到多方青睐,研学旅行市场火热。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学旅行研究所2018年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4000多所学校、3.3万名家长开展随机抽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全国研学旅行学校参与率平均为38%,其中上海最高,达到了66%,北京、江苏也超过了 60%。

    然而,问题同样不容忽视。“许多青少年报团参加国内外研学旅行,‘只学不游’‘只游不学’的现象都普遍存在。”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谢国明直言。

    “社会上对研学旅行的定位仍存在不同认识。”在王晓燕看来,旅行是一种手段,学 生的成长才是目的。然而,简单的“教育+旅游”、粗放的“讲解+参观”、拼凑的“主题+活动”、随意的“景点+课本”、夸大的“宣传+包装”等研学旅行乱象迷惑了许多家长和青少年的眼睛。

    “组织者需要考虑好行前、行中、行后计划和安排,引导学生在过程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学习方式的变革。”王晓燕说,“研学旅行不是一场 说走就走的旅行,不能仅仅停留在‘眼睛课程’‘耳朵课程’上,而忽略了教育功能。”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研学"“旅行”如何实现有效融合》

    材料三:就像传统的消费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一样,传统的教育方式也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需求。体验式教育理念和旅游业的跨界融合,使研学旅行成为市场热点。尤其是研学旅行已经被列入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必修课, 其学校渗透率会迅速提升。另据统计,到2020年,国内参与综合实践、亲子游、国内研学、 学生赛事、出国游学的中小学生规模将分别达到18436万人、8134万人、5697万人、459万人、367万人,每年高达3亿人次的中小学生活动市场潜力巨大。据测算,2019到2022年中国3岁至16岁的儿童、青少年将超过2.3亿,2022年达到峰值,为2.34亿,庞大的 用户群体支撑着我国研学旅行未来巨大的成长空间,未来研学旅行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千亿。

    国内外研学旅行市场分析表

国内研学旅行市场

国外研学旅行市场

年龄

6岁-18岁

10岁一18岁

研学旅行时间

暑假、学期内

寒假

研学旅行消费水平

4千—1万

1万一3万

研学旅行目的地

北京、陕西、云南、四川等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

研学旅行内容

人文、艺术、历史、体育等

语言、人文、艺术、实践等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