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历史试卷库
试题详情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材料一 在11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国家兴建了大量的州学和县学。①改革家范仲淹和他的同僚们在1035年至1046年修建了16所学校,欧阳修捐款150万钱给他的家乡,在当地修建了一所学校……②1044年,政府下令各州县都要建学校,1102年,宋徽宗又再次重申这个命令。此外,③官办的武学于1043年首次建立,律学于1073年建立, 这两类学校的兴建目的都是为了加强特定职业的人才储备。④大多数有地位的家庭,并不喜欢他们的子弟进入行伍之列,因为“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年轻人被教导举止要有礼且雅

——《哈佛中国史·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

材料二

同文馆上课场景

京师大学堂牌匾

《奏定学堂章程》

废除 ② 谕旨(节选)

概况: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课程初设英、法、俄文,后增添算学、天文等。

概况: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  ①  的唯一幸存成果。

概况:1904年颁布,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付诸实施的完备学制。

概况:1905年,清政府下令“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试亦即停止。”全国要“多建学堂,普及教育”。

材料三  工业革命以前,教育主要是由教会组织和控制,其它社会团体和个人很少涉足教育,英国政府对教育也基本上处于放任不管的状态。工业革命对英国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政府从1802到1867年,颁布一系列《工厂法》,要求逐渐提高童工受教育的时间;1833年,国会通过第一个教育拨款法《教育补助金法案》;1839年,成立枢密院教育委员会,后改为教育局,成为政府领导全国初等教育的机构。

——摘编自马建康《工业革命对英国国民教育的影响》

材料四  早在1872年明治政府制定第一个《学制》时,就要求在全国做到“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为了做到这一点,日本政府宣布废除封建的私塾,并利用旧塾的地点开设新校……1886年明治政府宣布在全国实施小学四年制义务教育,1907年又将小学义务教育的年限延长为六年。大约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就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

——摘编自陈炳文《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材料五  下表为北京市某中学一名初三学生在延期开学期间一天的学习记录。

·7:00——7:20,完成健康打卡,浏览疫情实时动态。

·8:30——11:30,上英语、数学、语文3节网络直播课。

·中午休息之余,浏览学校公众号,惊喜地发现自己创作的快板《万众一心抗疫情》被收录到了学校的主题团队课中,好多老师和同学点赞。

·15:15——17:10,收看了BTV“空中课堂”播放的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3节课,收获满满。

·晚上:第一次尝试通过在线答疑平台提交学习困惑,老师回复真神速;临睡前,

坚持写学习日记,标题是“致敬白衣天使”。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