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先秦儒家有诸多对于君子人格的论说,树立了君子人格的理想,构成了君子文化丰富的内涵。这些儒家典籍成为经典之后,历代学人不仅反复习诵,而且不断进行注疏阐释,在泱泱典籍中,形成了“经学”。先秦儒家关于君子的论说也就不断被传承和弘扬。一代代学人 承接了君子文化的血脉,进而转化为君子文化的实践。

    君子文化的实践,主要体现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士大夫层面。士大夫是读书之人,他们所读之书当然以儒家经典为主;士大夫也往往是执政或参与执政之人,自唐代以后,他们为了通过科举考试,更要熟悉儒家经典。因此,君子文化对他们有着更深入的浸润,也更容易转 化为实践行为。

    例如,宋代的苏轼不仅仰慕古代君子的风范,而且对君子的人格有着自己的思考,认为君子应该是明“大义”之人;在他看来,君子也应该报效国家,“君子之所以大过人者,非其以智能知之,强能行之也。其以功兴而民劳,与之同劳,功成民乐,与之同乐,如是而已矣。”尽管苏轼一生多次被贬谪,却始终保持着君子风范。君子文化的熏陶和他本人对君子人格的思考,使他成为君子理想的践行者。

    与苏轼的情形相近的,还有明代的王阳明。在《答友人》中结合自己曾经被“左右交谗”“祸且不测”的经历,他阐发了“君子之学,务求在己”的观点。君子通过学习,有自己的见识,从而内心有定力、有自信,毁誉荣辱不足以让自己情绪波动。他从人生实践中获得对君子人格的认识,又以此实践自己的君子人生,遭到贬谪并不气馁,忠君报国依然如故,最终成为一代圣贤。

    君子文化的实践还突出体现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历史环境中。在明代后期,阉党专权,一批具有君子人格的士大夫横遭打击,左光斗就是其中一位。面对朝廷小人当道,他坚守君子操守,与杨涟等人弹劾阉党魏忠贤,被诬陷下狱冤死,完成了自己君子人格的塑造。他的学生史可法曾经到监狱探望他,写下了著名的《左忠毅公逸事》。并追步乃师的君子人格,在扬州城破之后,史可法纵身投江,和左光斗一样,以生命为代价,完成了自己君子人格的塑造。

    文学作品是传播和弘扬君子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不少古代作家在作品中表达对君子的赞赏,塑造君子形象。诗人李白《赠韦侍御黄裳二首》有句:“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既是对韦黄裳君子风范的赞美,也表达了“受屈不改心”方为君子的看法。杜甫《天末怀李 白》中以“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的诗句,既表达了对李白的牵挂之情,同时也将李白视为君子。作为讽刺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也有对真君子的书写和赞美。作品第三十六回所写的虞育德就是一个有君子美行的人物。小说的叙述和描写中,虽然没有用“君子” 赞美他的品格,但回目却大书“常熟县真儒降生”,将他视为“真儒”,令人敬重。

    历代士大夫文人对君子文化的弘扬和传播,让君子文化深入人心。在记载古徽州宗族的《休宁名族志》《新安名族志》等中,我们就看到诸多山村乡民有“古君子之风”,如任梦桂、陈世淳,“女中君子”韩钦的妻子金氏等。这些小民君子的事迹,说明君子文化已深入社会各个层面,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观。

(摘编自朱万曙《浸润在历史长河中的君子文化》)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