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作为精神事业,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当然就是一个灵魂的创作。新时代、新形势对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坚持与时代同步伐。“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为事”,就是要发时代之先声,在时代发展中有所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大家应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承担记录、书写、讴歌新时代的使命,为时代画像、立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描绘、歌唱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走出象牙塔,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创作或研究不接地气不行,要解释现实的社会问题,开什么处方治什么病,首先要把是什么病搞清楚。号脉都号不清楚,那治什么病?

        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大师、大家,不是说有大派头,而是说要有大作品。我们提到老子、孔子,想到的是《道德经》《论语》;说到柏拉图、莎士比亚,想到的也是他们的《理想国》《哈姆雷特》。如果不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创作精品上,只想着走捷径、搞速成,是成不了大师、成不了大家的。其唯一的途径就是文艺创作要以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为基础,在观念和手段结合上、内容和形式融合上进行深度创新,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精彩生活表现好展示好,把中国精神、价值、力量阐释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左传》讲“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立德是最高的境界。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而明明德,首先要明大德、立大德。新时代的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明大德、立大德,就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把个人的艺术追求、学术理想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同人民福祉紧紧结合在一起,努力做对国家、民族、人民有贡献的艺术家和学问家。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自尊自重、自珍自爱,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良好职业道德体现在执着坚守上,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最后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领悟。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深刻反映70年来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

(摘编自习近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