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19世纪中期英法两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国家 | 总人口(万人) | 农村人口百分比 | 城市人口百分比 |
英国(1851年) | 约1800 | 48% | 52% |
法国(1851年) | 约3600 | 75% | 25% |
材料二:城市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在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开始的。中国的城市化是在半殖民地化的特定历史背景下发端的,处处打上了侵略的络印。……在城市建设方面,清政府官员落后无为。历届反动政府与帝国主义一道视城市经济为其钱袋,(垄断和控制资源),暴敛勒索,城中贫民窟、棚铺区随处可见。……(外资控制下),民资萎缩,始终没能成为城市化的主导力量。到1949年,中国工业总产值为79.9亿元,占工农业生产总值的17%,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10.6%,中国仍处于城市化的初级阶段。
——摘编自陶炎武《试论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
材料三:中国近代城市化概况(组编自陶炎武《试论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
企业 | 甲午战前:外资 103 家、资金 2600余万;民资 100 家、资金200万;洋务44家、资金2000万 |
1912 年-1920年,新记工矿418 家;1939 年,全国核准登记工厂3849家(不含日占东北) | |
城区面积 | 上海:开埠前不足千亩,外滩是芦第丛生;1914 年,仅租界区占地近5万亩,外难成十里洋场 |
武汉三镇:1861 年面积不到 20 平方公里,1911 年达到约 60 平方公里 | |
唐山、青岛:随着开平煤矿、唐胥铁路、胶济铁路兴建,从小村庄、小渔港发展为城市 | |
城市人口 | 上海:1910年118.6万(其中产业工人14-15 万),抗战前夕500 万 |
重庆:1895 年前不足10 万,20世纪初30 万1936年50万 | |
武汉:1861年30万,1914 年80 余万1934 年128.5万 | |
农村 | 农产品商品化、农业科技推广(北京政府时期全国有农业试验场 250 余个)、机械化生产局部应用。 |
城乡居民 | 吃穿用行:开埠前吃米面、满汉全席,穿土布衣服,用手工土产,乘轿或步行;开埠后喝洋酒吃西餐、穿西服旗袍、用洋货卖详货、坐人力车汽车火车轮船成为时尚。 |
城市 发育 | 通商口岸逐步发育为新城市;轮渡港口、公路视组、工矿基地、商贸中心发展成为新的城市;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发展成小城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