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2020年3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发布。《意见》要求,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进行劳动,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

    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的问题,近年来引起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此次发布的《意见》,是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基础上,进一步将重视劳动教育落实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笔者看来,重视劳动教育,对于学校来说,必须坚持依法治教;而对于家庭和全社会来说,则需要形成新的育人观。

    劳动教育在学校里被弱化,表面上看史由于教育评价体系重视分数,但劳动表现并没有纳入升学评价体系,而根本的原因是没有坚持依法治教。按照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学校应该开齐开足所有基础教育课程与教育活动,并保障质量。不开齐相关课程,或者挤占这些课程的时间,严格说来是违规办学,教育部门应该明确禁止。但在现实中,不少地方教育部门对学校这类做法视而不见,甚至有的地方教育部门自身也把基础教育学科按与中高考的挂钩程度,分为“主科”、“副科”区别对待。

    这次发布的《意见》提到,要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这是改革教育评价体系,以此引导学校、学生重视劳动教育。而从具体办学看,落实劳动教育必须坚持依法治教,地方教育部门要依法监督学校依法办学,不能功利地追求学校的办学率。毕竟,就是把劳动素养评价纳入升学评价,其“重要程度”也不如语数外等科目,而且更多知识参考

    因此,劳动教育不只是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劳动作业,更重要的要转变教育观和人才观。这不论对我国学生的健康成长,还是对构建健康的教育生态,都极为重要。概而言之,我国必须破除不科学的唯分数、唯升学、唯学历的教育评价体系,要努力形成“崇尚技能淡化学历”的新的社会氛围。

    (来源:教育思想网)

    (材料二)

   

    (材料三)

    古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现代有沙拉为爱子,甘愿打破儿童教育的固有中国式思维,最终把孩子培养成为亿万富翁。她就是《特别狠心特别爱》的作者,一个土生土长在中国上海的犹太族女人——沙拉。沙拉写的书《特别狠心特别爱》中,有段话让人印象深刻:“中国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不忍心让他们从小体验生活的艰难,也不懂得在适当时机向他们所要,因此最终导致子女们一辈子艰难,一辈子向父母所要!”

    下面这个例子就是这样。还记得轰动教育界的“魏永康事件”么?神童魏永康,在别人还没有完成高中学习时,17岁的他就以优异成绩考入中科院。按理说,如此成绩优异的高材生,该诗学校的重点培养对象,却不料,还没有取得研究生学历,就被学校勒令劝退。被劝退的理由,让人瞠目结舌:生活自理能力太差。而这一切都是因为魏永康的母亲认为,孩子成绩好,将来才有出息,除了学习,家里任何事情都不让儿子插手。

    一把刀,闲置久了就会生锈,失去原有的锋芒。更何况是人呢?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是完全有必要的事。

    缺乏劳动教育,对孩子究竟意味着什么?缺乏劳动教育,影响最大的其实是孩子良好品德的养成和正确价值观的树立,缺乏劳动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好逸恶劳,嫌贫爱富的价值观,对劳动者和劳动成果不尊重,不会体恤父母的艰辛、生活的甘苦,缺乏感恩;容易患小皇帝小公主病,老儿童巨婴,萌生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观念。不思进取,青年啃老现象日益凸显;缺乏劳动习惯,即便学生成绩再好也是高分低能,可能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都做不到,更谈不杀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抗挫折能力差,遇事容易退缩,遇到挫败容易想不开。

进入社会后,一个不愿意劳动的人总会希望别人多干一点自己少干一点,久而久之形成一种与生俱来的自私,缺乏责任担当,这种人在哪里都不受欢迎,哈佛大学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表明:爱做家务的孩子跟不爱做家务的相比,就业率为15:1,收入比后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全国2万个学生家庭进行的调查也表明,进行过劳动教育的家庭比没有进行过劳动教育的家庭,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高了27倍。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