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这是孔子在参加鲁国的蜡祭仪式后感叹其徒有礼仪形式,失去了“大道”的实质,而后向学生言偃描绘的上古时期大道流行的社会景象。“大道”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道统,是人认识到万事万物对立又统一的自然规律,明了天地万物本来为一体关系的真相,所以胸怀对待任何事物都如同对待自己一样的同理心,也就是“公心”。这样的大道流行于上古三皇、中古夏商周三代圣贤治国理政的时代。

      《尚书》上记载,上古时期的尧帝遵循古人流传的天地之道、大公之德,凭借钦、明、文、思四种德行教化人民,实现了天下安定。他诚信、恭谨、克己、礼让,美好的德行传播到四方之外,乃至充塞于天地之间。天下大众受到尧帝德行的感化,因此像尊重日月一般崇敬他,自发地向他学习,每个人都不断完善德行,于是群贤毕至,实现了唐虞时期风俗大和的美好景象。在孔子看来,这就是大同世界。

       而在孔子之前,西周统治阶层为了天下稳定,就制定了一套严格规范的礼乐制度。“礼”,最初是圣人根据天、效法地的规律而创造,承载着天地之道、大公之德,贯彻在丧、祭、射、御、冠、昏、朝、聘各种礼仪形式之中,同时也是不同阶层政治、宗法、权利和义务的规范准则。人遵循礼,形式上表现为礼仪,实质上是行道。“乐”是音乐,以德音雅乐培养贵族阶层的情操,使之从内心发出大仁大爱,以公心治国理政。圣人通过礼乐教化,把天地之道明示给百姓,这样治理国家自然成就了大同世界。西周前期,各诸侯国统一于周天子的管理,社会秩序井井有条,万国咸宁。

       但是到了周朝末期,周王室渐渐腐败。诸侯对周天子不再心悦诚服,便慢慢废弃礼乐制度,竞相发动了大大小小的兼并战争,开始“诸侯争霸”。从此“礼崩乐坏”,社会秩序被完全打乱。

       孔子一生正处于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他对当时的社会乱象痛心疾首,于是到处拜师求教,寻找救世之方。他学习古圣先贤流传下来的文化,感叹于曾经盛世的美好,周游列国呼吁再创大同之治。但当时追名逐利的统治阶层无法接受,于是他退修诗书、培养贤人。当读到《周易》这部古老文献时,他几乎手不释卷,到了“韦编三绝”的地步,对于其中“大道”体悟越来越深入,创作了十篇传文,充分阐释出简单卦象和古老文字背后的核心理念。

      此后,《周易》作为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结晶,被后世学者称为“大道之源”,其所承载的“天下一体”的理念统摄万事万物,所谓“冒天下之道”。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都从这里发源。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一大道孕育出中华民族的广阔胸襟、大同理想、和合品质,书写出一幕幕动人篇章——仁义礼智的道德准则、和睦齐整的家风传统、团结互助的社会精神,追求国富民强的大治之世、睦邻友好的天下图景……直到今天,我们还一直承传着这一理念,它已化作中国人精神深处的文化基因。

       现在的世界各国人民应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张开怀抱,彼此理解,求同存异,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摘编自《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