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历史试卷库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世”,社会发展不平衡。在某些地区自然经济还居于统治地位;在另一些地区,“五家之堡必有肆,十家之村必有贾,三十家之城必有商”,商业资本比较普遍地深入农村。由于南方的农产量和人口密度都比北方高,所以南方的商业也比北方繁荣。顺治时,姚延启做了一个对比:拓西北地广人稀,镇店市会有常期,商贩歇宿有定所。南方庐舍稠密,人烟辏集,贸易者趾接于途,往来者肩摩于道。”

——摘编自柯建中《略论明清时期小农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

材料二  皇权社会末世.君主专制的弊害昭彰.市民意识初步觉醒.传统的民本主义在某些具有异端倾向的论者那里,推进到‘“新民本”阶段。新民本思想家(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等)承袭民本论的基本元素(重民、恤民、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等),弘扬原始民主精义(众议、禅让、公天下等),吸纳中古非君、罪君的犀利批判精神,采取明代书院品议朝政之风,将先秦以来与尊君论相反而又相成的民本论提升到新阶段。

——摘编自冯天瑜《“民本”与“尊君”(论纲)》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