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人民网北京8月20日电(记者郝孟佳)今天,《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儿童校外生活状况》在京发布。报告显示,儿童参与课外班日常化,课外班已成为校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60%的儿童参与课外班,上学日五天参与课外班的累计时间为3.4小时,周末两天参与课外班的累计时间为3.2小时。每个儿童平均每年上课外班的花费为9211元,占家庭总收入的12.84%。
家长对儿童校外生活的重视情况
单位:%
学段 | 家长 | 非常重视 | 比较重视 | 一般 | 不重视 | 非常不重视 |
幼儿园 | 父亲 | 65.0 | 26.3 | 8.0 | 0.5 | 0.3 |
母亲 | 71.8 | 23.4 | 4.4 | 0.4 | 0.2 | |
小学二、四年级 | 父亲 | 63.7 | 25.0 | 9.9 | 0.7 | 0.7 |
母亲 | 71.4 | 22.2 | 5.6 | 0.2 | 0.6 | |
小学六年级和初中 | 父亲 | 49.0 | 30.9 | 16.0 | 2.9 | 1.2 |
母亲 | 59.1 | 27.1 | 11.2 | 1.6 | 1.0 | |
合并 | 父亲 | 57.4 | 28.0 | 12.2 | 1.7 | 0.8 |
母亲 | 66.0 | 24.7 | 7.8 | 0.9 | 0.6 |
材料二
儿童校外生活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总体来看,儿童校外生活状况存在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城市儿童在学习、体育锻炼、外出游玩上的时间更多,而乡镇农村儿童在使用电子产品看视频打游戏、家庭劳动上的时间更多。
家庭收入高的儿童,假期父母照料生活、课外班和走亲访友、外出旅游等参与情况更好。优质学校的儿童家长教育观念更加现代化,更重视儿童的校外生活,与儿童的陪伴、交流时间更多。但所有儿童在家庭劳动(上学日28.11分钟,周末50.11分钟)、社会学习(上学日12.01分钟,周末29.41分钟)上的时间都不长,说明儿童校外生活中劳动教育、社会活动的内容还不充分。
报告称,66.5%的儿童在上学日报了“学科辅导”类课外班。应试教育对儿童参与课外班目的有较大影响,44.39%的儿童或家长提到参与课外班是为了“提高成绩”,32.83%为了“掌握知识”、21%为了“掌握学习方法”、17.81%为了“培养学习习惯”等。
儿童在周末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更长,平均为96.27分钟。尤其是到了初中阶段,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已经跃居第二位。值得注意的是,乡镇农村儿童的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108.18分钟)明显高于城市儿童(88.40分钟)。
材料三
中小学生“减负”的目的:把多元综合发展的时间和资源还给家长和孩子。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推动教育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不断转变教育理念、使用新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水平。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孩子的学习能力、良好习惯、人格素养和综合能力越来越重要,这些是他们应对未来市场人才需求变化和竞争不可或缺的竞争力,可以想见,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单靠当下仍以学科知识教育为主的校内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减负”就是要减轻中小学生的校内课业负担,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课外探索、实践,以此推动孩子的个性化发展,更好地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减负”,就是要将时间还给家长和孩子,让他们根据自身的水平、兴趣爱好以及发展需求去做更有针对性的安排。毕竟,每个孩子受教育的时间都是有限的,而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教育问题都不一样,从这个角度而言,“减负”新政避免了孩子教育计划安排的“一刀切”,把基础课程之外的发展还给孩子和家长,并统筹协调市场资源来予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