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2019年8月20日,人们期待已久的《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与保健功能目录管理办法》正式发布了。该文件规定,原料目录纳入的原料,不仅要符合现行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还需具有足够长的食用历史,从符合规定和实际应用两方面,保证纳入目录原料的安全性确切可靠,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随即,市场监管总局也正式发布《保健食品标注警示用语指南》。该文件明确要求,从2020年1月1日起,所有保健食品都需要设置警示区,并且标注“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的警示语:警示区的面积不应少于其所在版面的20%,警示用语使用黑体字,让消费者特别是老年人看得更加清楚。该文件明确要求保健食品在产品最小销售包装(容器)外明显位置清晰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该文件还要求,保健食品标签上应标注投诉服务电话、服务时段等信息。
(选自《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有删改)
[材料二]
保健食品是介于普通食品和药品之间的一类特殊食品。首先,它是食品。其次,它不同于一般食品,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即功能声称),这是该产品的核心属性。最后,尽管它具有保健功能,但不具备治疗疾病的功效,又有别于药品。据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对于食品和保健食品类似产品的功能声称的设立和定位,主要围绕增进健康和降低风险因素:对保健功能的分类管理,一般包括营养成分功能声称、一般功能声称和降低疾病风险声称三类。
其中,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是指营养素在人体生长、发育以及正常机能中所发挥的生理活性作用:一般功能声称是指在上述营养素功能之外,产品对于人体正常机能或生物活性所具有的特定功效,如对人体健康有益,增强身体机能,维持或改善整体健康状态等;降低疾病风险声称是指某种食物成分、食品(食品补充剂)可以降低发生某种疾病的风险或减少健康问题程度的健康声称,但不能等同于药品疫苗预防和阻断疾病发生的作用。
——(选自《保健食品的功能》,有删改)
[材料三]
近年来,我国保健食品行业发展较快,产值超3000亿元。在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问题也逐步显露。2017年以来,国务院食品安全办联合多部门开展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专项整治,查处违法违规案件近6万件,货值30多亿元。国家反复格控制保健食品市场,但为何保健品还是如此泛滥?
养生保健这个观念自古以来就受到国民的追捧,所以催生了保健品行业和产业。
时至今日,这个产业之所以如此泛滥,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对保健品缺乏一个明确的定义,无法明确什么样的物品才能被称为保健品。
再加上很多媒体对于保健品的“脱离实际式”宣传。促使很多的中老年人被广告中的夸张效果冲昏头脑。经销商花式营销,广告铺天盖地,老人们疯狂购买各种保健品成为都市一景,扰得家庭不得安宁,其中最大的吸引力便是保健品可以“延年益寿”“包治百病”。在很多药店,药品与保健品并排展示,人们还可以用医保卡购买保健品,这些都让人们产生了“保健品等同于药品”的错误的“惯性认知”。
此外,审批部门对于保健品的审批要比药品更加宽松一些,所以商家从这里看到了更多的利润空间。这些因素造成了保健品泛滥的局面。
(选自《保健食品声称的功能有多靠谱》,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