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历史试卷库
试题详情
自近代以来,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先后经历了“一体化”“工业化”“两极”“碎片化”状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体化)

材料: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工业化)

材料二:表1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成果一览表(部分)

时间 发明者 国别 发明成果
1733年 凯伊(机械师) 英国 飞梭
1764年 哈格里夫斯(纺织工) 英国 珍妮纺纱机
1768年 阿克莱特(钟表匠) 英国 水力纺纱机
1779年. 克隆普顿(纺纱工人) 英国 骡机
1785年 卡特莱特(理发匠) 英国 水力织布机
1782年 瓦特(仪器修理工) 英国 大工业普遍适用的蒸汽机
1807年 富尔顿(工程师) 美国 蒸汽轮船
1814年 斯蒂芬森(煤矿工人) 英国 蒸汽机车

——据中华书局版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整理

表2  第二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表(部分)

时间 科学发现及发明者 国别 科学发现及发明成果
1831年 法拉第
(物理学家)
英国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1866年 西门子(工程师) 德国 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
19世纪后半期
和20世纪初期
爱迪生(发明家) 美国 碳丝灯泡、留声机、油印机等,取得1 000多项发明专利
1885年 本茨(工程师) 德国 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并取得发明专利
1903年 莱特兄弟
(自行车修理工)
美国 设计制造“飞行者号”飞机

——据中华书局版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整理

(两极化)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天战结束后,美苏的战时同盟基础迅速发生了动摇,美国试图在整个战后世界建立起不可动摇的领导地位,而苏联则企求在本国周围建立起不容他人染指的势力范围。这两种战略目标发生了直接的冲突,每一方都成了另一万实现自身目标的巨大障碍,此种状态,加上它们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方面固有的冲突,使得美苏矛盾和分歧的尖锐化变得不可避免。

——摘编自袁明《国际关系史》

(碎片化)

材料四:放眼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科学院《国际形势黄皮书》(2011年)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