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问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齐桓公①问管仲②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③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④之则安,辅之则强,非⑤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人⑥而无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注释]①齐桓公:春秋诸侯,五霸之主,姓姜,名小白。②管伸:齐恒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仁相,公成霸业。③苍苍莽莽:形容广阔无边。④与:亲附,拥护爱藏。⑤非:非难,责怪。⑥人:这里指统治者。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