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历史试卷库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2年……第一批共30名中国幼童从上海乘船,前往美国……这批幼童多半学习了工矿、铁路、电报和军工等学科,后来其中一部分人悄悄剪掉了辫子,渐渐地开始改穿西装,参加体育运动。这引起了时任清政府留学生监督陈兰彬、吴子登的不满,他们秘密上奏朝廷,说留学生不遵守封建礼教……1881年,清政府以留学生沾染“外洋风俗”、“抛荒中学”等为由,将留学生调回国内。

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后,“何以学习西方后仍然失败”的困惑萦绕在中国仁人志士的心头。东渡扶桑、自发留学日本的学生多达万余。1905年,陈天华在东京与宋教仁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辅佐孙中山筹组同盟会,起草《革命方略》;邹容于1902年秋,到达东京,入同文书院,始撰《革命军》初稿;同时组织“拒俄义勇队”和“军国民教育会”。

材料三:1918年,李大钊在北京疾呼:“在这世界的群众运动的中间,历史上残余的东西……凡可以障阻这新运动的进路的,必挟雷霆万钧的力量摧拉他们。……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的凯歌的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以俄为师”,即向苏俄学习被视为留学生们的共同选择。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