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首届中国非遗舞蹈展演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上演,集中展示了我国传统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风貌和保护成果。目前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传统舞蹈类项目共有131项,占该名录总数的9.5%。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行舞蹈普查时,调查统计出的两千余种传统舞蹈项目,20年间已经消失了853个,占当时统计总量的近37%,河北、山西等中原地区三分之二的舞蹈项目已经消失。

在首届中国非遗舞蹈展演中,表演单位有两大来源,专业艺术院校占了比较多的比例,还有一些属于群文系统(如群众文化馆,镇、县等演出队)。但是纯粹的非遗队伍应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而非职业演员、艺术院校的学生及演出队等。非遗不是一种表演,而是产生于广大田间地头、基层土壤的生活方式,实际上涉及社群、部族乃至村庄独特的信仰,其核心在文化。非遗表演离开了原来的生存环境,即使把农民请来剧场,它也变了味道。虽然农民们没有到场进行表演,但是中国非遗舞蹈展演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传播了对舞蹈类非遗的重视,代表了文艺界对舞蹈类非遗的全新思考。

摘编自《唤醒青年人对中国传统舞蹈的记忆》)

材料二∶

华夏大地上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音乐歌舞都自有体系,各具特色。大概是先祖在远古时代受到大千世界的启发,大量舞蹈起源于对动物动作的模拟,依托飞禽走兽可以萌生千姿百态的美丽舞蹈。中华民族以龙为图腾,“龙舞”自然就成为重中之重。起源于唐宋的铜梁龙舞在全球的龙舞艺术中最为有名。年近八旬的黄廷炎老人就是铜梁龙舞的传承人。他用了三十年的时间,革除弊病,将其融入了故事情节,创新出“五功合一”的舞蹈技法。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伴随着不同的地域文化、生活习俗和审美喜好,各式各样的舞蹈应运而生。多姿多彩的舞蹈演绎着各民族流传久远的历史传说,倾诉着发自内心的喜怒哀乐,表达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今天,保护和传承非遗,不是仅仅对以往简单地复刻拷贝,而是要把蕴含其中的民族精神与文化基因,化为面向未来的强大动力。

(摘编自《拥抱身边的非遗》)

材料三∶

在我国非遗舞蹈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要重视保护和培养传承人。我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比如对非遗舞蹈传承人进行命名,使社会大众更加尊重和关注非遗舞蹈继承人及非遗舞蹈艺术。自古以来,“身授”是舞蹈艺术得以传承的主要方式,若无“身授”,那么舞蹈艺术就无法继续传承和发展。因此,对非遗舞蹈来说,有无继承人直接决定着这种舞蹈艺术能否专承和发展。而大力培养舞蹈专业学生学习非遗舞蹈艺术,能有效促进非遗舞蹈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我们还需要注重收藏和保护与之密切相关的各种资料,比如文献记载、影像资料等。我门可以组织该非遗舞蹈的传承人以及专家学者对其进行搜集和整理,并归结成档案保存起来;也可以将其编写成教学材料,用于非遗舞蹈的教学和推广活动;更有必要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将其进行数字化储存,未来就可以利用VR、全息投影等技术将其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避免因没有继承人而使非遗舞蹈彻底断绝。我们要注重构建非遗舞蹈的传承发展平台。目前,我国多在此方面都展开了实际的行动。另外,我国各种网络直播和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纷纷崛起非遗舞蹈也应该找寻自己的网络传播平台,使年轻人更加了解和关注非遗舞蹈艺术。

(摘编自《新时代非遗舞蹈传承与发展的路径思考》)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