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 世界上不少城市的夜景照明,都造成巨大浪费。美国政府资助美国国家天文台进行了多次的调查和测量,得到了很多让人惊讶的数据。例如,户外灯每年消耗超过了170亿千瓦时的能源。家庭用电总量里有13%用于室外照明,而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光是浪费的,这些被浪费的光消耗了30亿美元。
材料2 泛滥使用的灯光引发的光污染正在改变我们的世界,在大城市,我们小时候常见的灿烂星空,如今已成为一种奢侈。灯光越亮,天空的背景就越亮,看到的星星就越少。因为,这些灯光不仅照亮了街道,还被散射到大气之中。射向天空的光线越多,被大气层散射回地面的也就越多,这导致夜空对比度降低,只能看到一些亮星,一些暗星却看不到了。借助光学望远镜,人们虽然能看到十几等甚至20等的星,但是,如果背景光太亮,那么本来能够看到20等星的望远镜,也只能看到十二三等星,这大大降低了望远镜看到更遥远、更微弱光的天体的可能。
高亮度的城市灯光不仅让人们肉眼可见的星星越来越少,许多天文台也被迫迁址。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曾经是拥有众多“第一”头衔的天文学研究基地,但是现在,这里已经无法进行前沿的天文观测了,只好“改行”变成天文博物馆;上海天文台的主要观测点已转移至浙江安吉;位于北京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主要观测点则在河北的兴隆县、北京的密云、怀柔以及西藏、新疆和内蒙古等地。光污染严重影响了天文观测。
材料3 现代繁华都市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在夜幕降临后,喧闹的不夜城中的大酒店、商场的广告牌、霓虹灯眼花缭乱,白炽灯的亮光照得如同白昼。光污染的刺激使人体生物钟混乱,造成失眠、头昏等症状,强光的刺激超过了眼睛的承受能力,很多人的眼角膜和虹膜损伤,视力下降,甚至引发白内障。
此外,光污染影响了动物的自然生活规律,受影响的动物昼夜不分,其活动能力出现问题,成群聚集在街灯周围的昆虫也被灯光搅得晕头转向,直至生活习性被改变,物种消失。其他夜行性哺乳动物——包括荒漠嗤齿类、狐蝠、负鼠和獾需要更加小心地觅食,因为在如同白昼的光亮下,夜出的动物更容易被捕食者发现。迁徙的鸟儿被打乱了生物钟,错过了筑巢的精确时节;新生的小海龟原本会被反光能力强的明亮海面吸引而去,现在却被沙滩后的人造光搞得晕头转向。此外,光污染每年还能杀死3亿至10亿只鸟,耀眼的光源是杀害鸟类和昆虫的罪魁祸首。研究人员认为,光污染并没有引起全球重视,这种现象可能越来越普遍。
材料4 新西兰的奥拉基麦肯齐国际黑暗夜空保护区,占地4300平方千米,是世界顶级观星胜地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黑暗夜空保护区。
奥拉基麦肯齐被评为“黄金级”的黑暗夜空保护区,意味着这里的夜空几乎没有受到光污染。麦肯齐地区一直致力于保护黑暗夜空免遭光污染。最初提出保护夜空的倡议,是由于新西兰最重要的天文研究中心所在地——位于蒂卡普湖附近的约翰山天文台日益受到光污染的威胁。1981年起,麦肯齐地方议会就颁布了照明限制条例,实施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地方资源保护措施,旨在控制照明光源的使用,包括采用向下照明光束和全面禁用溢光照明设施等。此外,资源管理部门也限制了泛光灯照明在黄昏至夜晚11点之间的使用。当地人甚至为部分街道细化出专门的用光规定,近年来,当地不断向全世界传播打造“星空自然保护区”的理念,呼吁控制光污染,促进合理用电,为后代留下一片璀璨的星空,如今,当地人的努力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重要机构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