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年12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指出,新时代中国能源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加快转变,能源输送能力显著提高,为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支撑。要全面推进能源消费方式变革,构建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使中国能源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面对气候变化、环境风险挑战、能源资源约束等日益严峻的全球问题,中国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摘编自徐佩玉《中国能源发展进入新时代》

材料二: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和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我国2019年发电总装机容量为201066万千瓦,发电总量为71422.1亿千瓦时,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五种发电形式装机容量占比分别为59.3%、17.7%、2.4%、10.4%和10.2%,发电量占比分别为72%、16%、5%、5%和2%。

但从单位GDP能耗看,我国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差距,是世界平均值的1.5倍,进一步降低能耗水平、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任务依然面临巨大压力。从煤炭消耗总量看,我国每年消耗40多亿吨标准煤,其中电煤消耗占比为57%,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也有较大的煤炭消耗量。

(摘编自胡明《推动能源耦合发展突破行业用能壁垒》

材料三: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2012~2019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材料四:

目前,我国能源总体自给率保持在80%以上,但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已达70%和45%,油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近30%,存在进口来源地动荡、运输通道受阻等多方面风险隐患。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如果突出考虑能源安全问题,就应该立足国情,最大程度发挥国内煤炭和油气的基础保障作用。但是,煤炭属于高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成本较高,在低碳转型中本应承担减量削峰任务;国内油气资源储量品位劣质化特征明显,陆上石油开发的平均完全成本已超过目前国际油价水平。此种情况必然会增加社会综合用能成本及碳减排压力,不利于实现能源公平和能源生态目标。

“十四五”期间,我国开始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提高能源的可及性、普惠性、可负担性等,将是衡量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高碳能源利用广泛、价格低廉,清洁低碳能源开发利用严重不足。特别是中西部偏远贫困地区,刚刚消除“能源贫困”,电力能源供应还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突出考虑能源公平,就应该借国际油价低迷之机,大规模进口石油和天然气,减少国内低产低效高成本油气田生产;允许农村及边远地区燃烧具有经济性的柴薪和散煤等。但是,此举必然持续增加油气对外依存度及碳排放,相应削弱能源安全自主保障能力,并影响到能源生态环境改善。

如果突出考虑能源生态问题,就应该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低碳能源,提高终端用能的电气化水平,大幅削减碳峰值。但是,限于目前的技术水平,此类可再生能源因其间歇性、分散性特点以及能量密度弱势,短期内无法大规模替代煤炭和石油,难以实质性形成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也无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对用能便利性、经济性、稳定性的要求。

(摘编自吕建中《打破能源“三元悖论”要增强政策灵活性》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