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文化产业既具有物质性、经济性,又具有精神性、文化性等属性。特别是,文化产业还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国家间文化产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文化与价值观的竞争。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文化产业发展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根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能够切实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
发展文化产业,单一的文化企业难以大有作为。由多个文化企业组成的文化产业集群,由于具有互惠共生、竞争协同、资源互补的特点,能有效地应对市场风险,打造群体品牌,被国内外的产业实践证明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同时,还必须关注文化企业的合理赢利追求,在文化产业与关联产业之间,利用产业链的上下延伸以及产业间的互渗,进行相关行业的产品开发及市场运营,产生共生效应,为文化产业促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摘编自《新时代发展文化产业的着力点》,《光明日报》)
材料二:
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情况
绝对额(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所占比重(%) | ||
全年 | 前三季度 | |||
总计 | 98514 | 2.2 | -0.6 | 100.0 |
按行业类别分 | ||||
新闻信息服务 | 9382 | 18.0 | 17.0 | 9.5 |
内容创作生产 | 23275 | 4.7 | 4.1 | 23.6 |
创意设计服务 | 15645 | 11.1 | 9.0 | 15.9 |
文化传播渠道 | 10428 | -11.8 | -16.5 | 10.6 |
文化投资运营 | 451 | 2.8 | 0.2 | 0.5 |
文化娱乐休闲服务 | 1115 | -30.2 | -39.9 | 1.1 |
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 | 13519 | -6.9 | -9.5 | 13.7 |
文化装备生产 | 5893 | 1.1 | -3.4 | 6.0 |
文化消费终端生产 | 18808 | 5.1 | 0.8 | 19.1 |
按产业类型分 | ||||
文化制造业 | 37378 | -0.9 | -3.8 | 37.9 |
文化批发和零售业 | 15173 | -4.5 | -10.0 | 15.4 |
文化服务业 | 45964 | 7.5 | 6.0 | 46.7 |
按区域分 | ||||
东部地区 | 73943 | 2.3 | -0.4 | 75.1 |
中部地区 | 14656 | 1.4 | -1.5 | 14.9 |
西部地区 | 9044 | 4.1 | 0.9 | 9.2 |
东北地区 | 872 | -8.6 | -15.9 | 0.9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材料三: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巨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文化产业有着其他产业所没有的特点,它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是典型的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是要重点培育的新动能和经济增长点。过去五年,文化产业年均增长13%,接近GDP增速的两倍,文化产业在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贡献巨大。
“但还应看到,无论规模还是质量,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和一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4.29%,而美国为25%、日本为20%,欧洲平均在10%至15%,韩国高于15%。”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研究所所长金元浦认为,我国文化产业有巨大发展空间,需要支持和培育。比如,一些城市文化资源丰富,但还处于低水平开发、低层次创意阶段,政府需要其提高关注度和影响力,放大文化价值,实现从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变。
(摘编自《放大“文化+”对中国经济的助推作用》,《光明日报》)
材料四:
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在传承,关键在创新。不善于传承,创新就没有根基;不善于创新,文化就没有活力。对于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来说,文化产业发展首先要实现传统与现代融合。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融合,需要在科学辨析传统文化价值的基础上,使之尽可能融入现代文化,成为现代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元素和根脉。
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经济、技术等相互融合的产物,具有高度的融合性、较强的渗透性和辐射力。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文化创意和设计能力不足、文化产业链不完善、文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等问题,亟须在进一步激发创意的同时推动创意与市场融合。
科技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会给文化传播方式、表现形式、发展样式带来革命性变化。当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和传播途径空前丰富,文化与科技融合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国应加强统筹协调,做好文化与科技融合规划,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加大扶持力度,形成有利于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良好政策环境;加快人才培养,为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摘编自《文化产业发展应注重融合》,《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