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中书省臣上奏:“自隋唐以来,专尚辞赋,故士习浮华。臣等
拟罢‘律赋’,省题诗小义,而专立‘德行明经科’以取士。”乃命中书参酌古今,定条制。元朝科举程序分为乡试、会试、延试。乡试规定从本贯官司于诸色户内推举年及二十五以上,乡党称其孝弟,朋友服其信义,经明行修之士,结状保举,以礼敦遣。诸路府或徇私滥举,并应举而不举者,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体察究治。典试事宜,由中央派大员主持,全国十一行省共选合格者三百名赴会试。会试在首都举行,计取百名。再经廷试,以定等第。分进士为左右榜:蒙古人、色目人(元代通称西部各少数民族)为右,汉人、南人为左。凡蒙古人由科举出身的授从六品,色目人、汉人、南人递降一级,并赐进士恩荣安于翰林院。
——摘编自沈兼士《中国考试制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