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提到一座城市,人们往往会想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标。以首都北京为例,气势恢宏的紫禁城,穿越六百余年的岁月,见证着北京城的过往;巍然屹立的钟鼓楼,经历了兵荒马乱,记录着车水马龙;鱼骨状棋盘式的南锣鼓巷,既多姿多彩又厚重深邃,讲述着老北京的风情……这些城市文化地标或深植于历史文化,或投射着时代风貌,以鲜明独特的符号形象,成为一个城市的精神和文化象征,与人们产生紧密的情感连接和文化认同,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②文化地标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在传播城市形象方面有巨大的流量效应。近年来,文化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各类文化地标成为热门参观地、网红打卡地。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急功近利,造出毫无生命力的新文化地标的现象也引起社会关注。
③那么,怎样才能打造出有生命力的文化地标呢?
④作为一种有生命力的人文景观,文化地标首先应当与地理环境“不违和”。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浑然天成、融为一体,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无论是中华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审美意境,还是如今兴起的保护生态、亲近自然的绿色发展理念,都强调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国家体育场“鸟巢”充分采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勾勒出现代北京的美丽风景。北京世园公园依山筑台、沿河修栈,展现出一幅幅观山望水、生生不息的锦绣画卷。反之,若缺乏对自然的敬畏,滥造钢筋水泥地标,即使再大的手笔,也与审美旨趣和群众期待相差甚远。
⑤作为一种有生命力的符号化呈现,文化地标也应该追求形神兼备。一个建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地方的文化地标,不是凭借炫目奇特的视觉效果和文化元素的简单堆砌,而是流淌着活生生的历史文脉,能唤起人们共同的情感记忆。走进孔庙和国子监,按古代规制保留和复原的建筑、文物、仪式等,拉近了人们与传统文化的时空距离。漫步史家胡同,曾经的老房子,如今的文创社,古老与现代交融,乡愁与时尚相遇。面对数之不尽的历史文化街区、革命文化纪念地、农业遗产、工业遗产,进行合理适度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成为广受认可的文化地标。
⑥作为一种有生命力的公共建筑,文化地标还应当发挥服务公众的功能。地标建筑的生命力来自于生活。人们喜欢将博物馆、剧院、书店称为文化地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公共文化设施直接连通着一个地方的文化和生活,能让人们加深对这个城市历史过往和现实文化的认知。作为世界最大、最先进的国家图书馆之一,中国国家图书馆近年来开展了“文津讲坛”“国图讲坛”“中国典籍与文化”“国图公开课”等一系列品牌文化活动,让更多的人沉浸书香,将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再如,国家大剧院建院以来,为观众带来一万多场演出,开展大量艺术普及教育演出及活动,观众和粉丝遍布全国。这些传播文化、服务公众的不懈努力,使得文化地标的形象更加亲切可感,更加深入人心。
⑦由此可见,__________,必须做到融合环境、形神兼备、服务公众。惟其如此,才能使其收获持久口碑和深远影响,承载不可替代的人文价值。
(取材于《人民日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