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①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注重农业生产,轻徭薄赋,积累了大量的钱粮。②北宋时期,从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在东南地区推广,水稻的产量大大提高。③明代,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引入中国,到清代得到大面积推广。④明朝徐光启所著的《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⑤唐玄宗在位前期,重视农业,兴修水利,保障农业生产的发展。⑥北魏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介绍大量农业生产技术,指导了农民的生产实践。
材料二:15世纪以后,世界上许多植物被带回欧洲,经过培育改良,最终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土豆和玉米作为充饥食物逐渐被广大农民所接受,变种小麦取代了传统小麦,大大提高了产量,逐渐取代黑麦、大麦、燕麦在主食中的主体地位。
——摘编自朱基富《新航路开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材料三:1650-1860年英国小麦的亩产量(单位:蒲式耳)(蒲式耳为计量单位)
时间 | 亩产量 | 亩产量 |
1650-1733年 | 18.9 | 17.6 |
1768-1771年 | 23.7 | 21.5 |
1794-1810年 | 26.4 | 23.6 |
1860年 | 28 | 25 |
材料四:
时间 | 人均占有量(公斤/人) | 粮食总产量(万吨) |
1976年 | 305.5 | 28631 |
1978年 | 316.61 | 30477 |
1984年 | 390.3 | 40731 |
2009年 | 397.7 | 53082 |
2019年 | 474.16 | 66384 |
改革开放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性发展,使农田基本建设和机械化的广泛推广有了自由的政策空间,科学种田技术和农业机械化成就在全国传播开来,各种高产优良品种育成并推广,使得整个中国农业经济的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摘编自江小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历程研究》
材料五:近年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及其团队就致力于“耐盐碱水稻”品种培育。我国有15亿亩盐碱地,约有3亿亩具备改造为农田的潜力,通过推广种植海水稻可让亿亩荒滩变粮仓。袁隆平院士认为,如果中国能发展1亿亩盐碱地种植水稻,亩产达300公斤,可增加总产300亿公斤。这样一来,即便是遇到洪涝、地震,甚至是突发性疾病,我们也不用担心没有粮食吃。而且他表示,愿意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来发展杂交水稻,以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