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不能“短”监管
“海草舞”、“手指舞”、“抖肩舞”……对于经常浏览短视频的网友来说,这些词汇并不陌生。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以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迅速崛起,改变了数亿网民的使用习惯。对照之前风靡一时的直播行业,我们发现,如今的短视频平台和直播平台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同样充斥着低俗信息,同样培育着网红经济,同样引起青少年沉迷,同样需要重拳治理…… 如今,直播行业已进入了行业调整期,人口红利也开始逐渐消失。作为直播之后最被看好的“风口”,短视频行业的春天能持续多久?一路高歌的短视频平台还有哪些隐忧?
“风口期”促高增长
短视频,又称短片视频,是一种互联网内容传播方式,一般指互联网新媒体上传播时长不超过5分钟的视频内容。随着移动互联网提速降费深入推进,以碎片化传播为形式,融合技能分享、幽默搞怪、时尚潮流等内容的短视频成为炙手可热的流行元素。《2018短视频App行业分析报告》显示,自2011年各类短视频手机应用开始上线以来,短视频行业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状态。2016年至2017年更是迎来井喷期,新上线手机应用数量高达235款。《QuestMobile2017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年度报告》显示,2017年短视频行业用户已突破4.1亿人,同比增长率高达116.5%。巨大的用户数量和流量意味着不菲的收益。据了解,短视频行业的盈利主要依赖流量所带来的广告收入、电商模式以及打赏等用户付费模式。比如2019年3月,不少抖音上的百万级粉丝账号页面开始出现购物车按钮,点击按钮就可看到商品推荐信息,并直接跳转到购买页面。由于销售额的迅速增长,淘宝还专门推出了抖音热门款搜索和推荐。
“治低俗”须用重拳
在看似繁荣的市场背后,缺乏准入门槛、内容低俗化、自我审查机制难以有效规避风险
等多重隐患也开始凸显。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通报,去年以来,针对当前网络视频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会同属地管理部门以约谈、整改、下架、永久关闭问题产品等“组合重拳”开道,依法严肃问责了“今日头条”“快手”等问题性质严重的视频网站。一批短视频和直播网站、综合性视频网站,纷纷响应管理要求,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共封禁违规账户4万余个,关闭直播间4512个,封禁主播2083个,拦截问题信息1350多万条。除了低俗内容,短视频平台其他违规乱象也花样百出。最为人诟病的,就是各类虚假营销信息。打开一些网络红人的短视频页面,各种品牌的衣服、鞋包、化妆品等就会映入眼帘。这些平台,有的可以直接通过“购物车”按钮引导网友点击购买,有的则可进入微店页面直接营销。然而,假冒伪劣、三无产品、价格虚高等问题却让很多网友叫苦不迭。然而,这些产品的售卖没有任何鉴定和售后保障机制,真假难以辨别。
日前发布的《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及网络安全情况调研报告》显示,当代中国青少年
的“触网”年龄提前,约有超过六成的青少年在6岁至10岁就开始接触互联网。其中,有20%的青少年表示“几乎总是”在看短视频,甚至还有人录制过短视频。这些数字都显示,5未成年人沉迷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具有普遍现象的社会问题,未成年人因模仿短视频而导致的危害事件也屡屡见诸报端。
如今,对于短视频平台低俗有害信息的监管已见成效。但“显性”的低俗信息容易治理,“隐性”的易沉迷特性及消极主义、拜金主义倾向却不易甄别和引导。专家表示,短视频平台所引起的沉迷、麻醉效应,根本原因是互联网主流文化的缺失。短视频虽短,但监管不能“短”,这需要更加深入、精细的监管措施,以及对网络优质主流文化的倡导。
(选自2018年6月25日《人民目报》(海外版),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