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国情怀是一种人类的共通意识,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有它的特殊性。

首先,国与家,国与国民、国土具有统一性。中国社会以家为本位。由家到家族再到胞族,由胞族到胞族联盟,在此基础上,扩大到非血缘关系的社会联盟,由此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准国家性质的社会。治家与治国具有内通性,所以《大学》说“治国必先齐其家”,国与家是统一的。《逸周书》云:“国有本,有干。土地,本也;人民,干也。”这是说,国土即疆土是国家之本;国民是国家主干。在中华民族的意识中,国与国土、国民是一体的。

在生活中,家国情怀与其说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理念,还不如说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情感——一种既厚重又绵长的家国浓情。正因为如此,家国情怀也被视为一种美学情怀。中国古代美学总结出了一系列以家国情怀为内核的美学理论,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两个理论:一是“诗言志”。最早提出“诗言志”的是《尚书·尧典》。汉代《毛诗序》不仅申说“诗言志”,还提出“教化”说。“言志”与“教化”的统一,关键是将“教”转化为“志”,经此转化,“言志”的“志”就不止属于个人,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私志”成为了“公志”——家国之志。二是“兴寄”论。“兴”重情,重美;“寄”重理,重善。兴寄的核心为家国情怀。兴寄论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往往是破“过娱论”。中国当今审美生活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过娱论”,如娘化,热衷后宫争宠等。它们都打着美学的旗号,实际上是在糟蹋美学。文艺是社会审美最高最集中最典型的体现,作家、艺术家是全社会的审美导师。因而要时刻将家国置于心中,要有担当,有责任,为新时代言伟志,为新社会施教化,为新生活写真创美。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还指向“天下情怀”。在谈到“天下”的时候,中国古代总是将它和“公”与“太平”联系在一起,表现出非常可贵的平等、友爱、和平理念。《老子》说:“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只有以天下为怀,其德才能称得上“普”。《管子》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处理不同的事,要有不同的胸怀,处理天下事,要有天下胸怀。《礼记》引录孔子的话——“天下为公”,强调人与人之间、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诸侯国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相处要友爱、互利、公平。宋代张载则提出“为万世开太平”,天下太平是在天下公平基础上的提升。太平不能只是一时的,而应是“万世”的。万世的太平如何来?张载提出“开”这一重要理念。太平等不来,也没有谁能恩赐。“开”,就是开拓、开发、开创,它需要最大的努力、最高的智慧,必要时也会有最大的牺牲。

家国情怀以及家国情怀的放大版——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核。这一精神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得到彰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由于种种原因,张载、范仲淹的愿望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而绝大部分只是作为一种梦想而存在。然而,在今天,时代不同了,中华民族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历史机遇。振兴中华不再只是梦,而是正在真正化为现实。在举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奋斗的今天,我们的诗人、作家、艺术家、美学家是不是应该有不负时代的新作为新创造呢?回答无疑是肯定的。

(摘编自陈望衡《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