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越来越多的国产动漫自觉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作品中,用传统经典故事形象诠释主题思想,实现了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

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宝藏,生动地呈现文化自信是动漫创作者们积极追求的。正在金鹰卡通卫视播出的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重点动画片《八仙过海》也是例证,取材于国人耳熟能详的"八仙过海"的故事,但又颠覆了传统表达方式,用"探险"作为讲述方式,让孩子们在"平凡人通过奋斗也能梦想成真"的故事中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孝、忠、善、廉"等传统美德及价值观。

本世纪初,说起华丽特效与精美剪辑,观众首先想到的便是好菜坞大片。好菜坞迪士尼动画电影的奇幻与酷炫,曾经汇聚了大量中国观众的目光。成龙当年就感叹∶"我们有功夫,有熊猫,却没有《功夫熊猫》。"现代动漫作品,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个工业化的产品。观众普遍表示,《哪吒之魔童降世》不仅故事好,其特效、动作设计、配乐节奏等也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哪吒之魔童降世》创造了国产动漫的一个高峰,与其高水准的制作分不开。

(摘编自韩业庭 王茜《且看国漫如何练就"中国功夫"》)

材料二

近期,日本动画《你的名字》风靡亚洲。在日本,该片成为宫崎骏导演的《千与千寻》之后,15年来首次破200亿日元的影片,跃居票房排行榜第二位。

《你的名字》跻身票房收割机行列,不仅是因为身体置换和时空穿越等情节设计的成功,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影片击中了都市化进程中亚洲小镇青年的精神孤独与心灵困境。尤其是故事发生在极具后现代色彩的东京,更将主人公世界观的成长过程赋予了寓言性。中国动漫还需要做好哪些功课,才能准确寻找并定义"我的名字"?

从历史上看,中国原创动漫的起步并不晚。1937年,世界第一部长篇动画电影《白雪公主》面世,4年之后,新华影业公司便推出了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了一批优秀动画片,包括《猪八戒吃西瓜》《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等,这是国产动画电影的黄金岁月。回顾20世纪中叶国产动画创造的辉煌,中国动画在技术设备落后的情况下仍能在世界同领域占据一席之地,靠的就是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创意构思。

而日本动漫产业起步并不比中国早。万氏兄弟的《铁扇公主》深刻地影响了日本动漫鼻祖手冢治虫,而动画大师杉井仪三郎也坦承《大闹天宫》对他创作的启发。时至今日,后者在技术制作领域追本溯源的工匠精神则值得我们学习。为了表现《你的名字》中两位主人公对东京的不同观感,在东京的男孩和乡下的女孩眼中,大都市的光照饱和度与色彩对比度存在着微妙的差异。即便这些差异只有通过逐帧比照才能勉强察觉,导演仍不厌其烦地打磨技术细节。

因此,中国动画电影定义"我的名字",首先要从讲好"中国故事"开始。目前,围绕"中国故事"的讨论大多聚焦于文化主题和剧情设置,容易忽视承载故事的技术平台建设。事实上,中国动漫"讲好中国故事"离不开对支撑性创作技术的反思运用。国产动漫在技术借鉴的过程中,应当自觉介入文化人类学意义的审视维度,逐步实现技术手段的本土化创新,而非单纯制作的特效"翻砂工"。我们注意到,年初的国产3D动画片《小门神》已经强调开发"技术基因",尽管效果不尽如人意,但起码以技术试错的方式为国产动漫的创新与探索保存了一批珍贵的本土数据。

当前,面对全球动漫集体转向二次元文化的风潮,中国动漫积极谋求"站起来"并"走出去",横亘在面前的恰恰是美、日、韩"三重门"。沿着这"三重门"依次走过来,就是中国动漫行业学习现代动漫故事创意和先进产业理念,进而参与全球动漫市场竞争的过程。国产动漫的技术进阶,正处于从"外生型""混合型"向"内源型"过渡的关键节点。推进特效创新之"术"与电影创意之"道"的"并机联网",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国产动漫谋求内涵提升的重要路径。

(摘编自聂伟《国产动漫如何定义"我的名字"》)

材料三

在2019年的暑期档,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犹如天降,被赠予了"国漫之光""票房黑马"的头衔。一直以来,对中国文化的改编与阐释始终根植于中国电影的创作传统之中,在动画电影的发展史上则尤为突出。新中国成立后,以上海美影厂的作品为代表,例如《神笔》《孔雀公主》《过猴山》《鹿铃》《宝莲灯》等,都实现了中国电影民族性追求在影像形式、风格与技术上对西方话语的革新与超越,也借助它们对经典文学或民间故事的影像化重释,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深邃的哲学思想与文化标识注入至"中国故事"之中,在国际上形成了能见度极高且被公认的"中国学派"。

我们认识到,这些电影对经典文学与传统文化(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所进行的影像化改编,首先是一种内容上的重构,即是以电影这种媒介形式对文学与传统文化资源的再演绎。正如《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对哪吒形象与经历的塑造、叙述,并未拘泥于仿造《西游记》或《封神演义》中的旧有叙事,而是努力使之与现代审美观念无限趋近,体现出了一种鲜明的当代意识。

但是,这种在表面上看来过度解构经典的创作倾向,也引发了不同的看法。如今对于《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负面评价,亦多集中于对其颠覆传统文化或经典影视作品中的哪吒形象与经历的不满。

(摘编自郑炀《中国电影应如何面对文学经典与传统文化》)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