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东京工业大学的研究小组开发出了将电极佩戴到头部测量脑电波,并再现听到或想到的声音的方法。在一个简单的实验中,AI以约80%的精度复原了受试者的声音。

大脑会随着神经细胞的活动产生电和磁,脑血管的血流等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利用脑电波仪和磁共振成像装置捕捉这种变化,调查活跃的大脑区域等研究正在进行中。

此次,研究小组开发出了被认为难以准确再现的听觉相关的解读技术。可以利用AI分析脑电波仪取得的数据,读取并复原听到的声音或想到的声音。

在实验中,研究团队向10位受试者播放了频率成分振幅相等的“白噪声”,让其从音源中辨认“a”和“i”两种元音。通过佩戴在头皮上的32个电极读取了听的过程以及之后回忆时的大脑活动。

(摘编自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AI将大脑听到或想到的声音传给对方》)

材料二:

商汤科技与上海当代艺术馆(MoCAShanghai)跨界携手的创新之作“ArtXAI系列艺术展览”在。上海当代艺术馆艺术亭台开展。该系列展览共有四个艺术科技跨界展览项目,率先亮相的正是特邀艺术家李元素为本次展览创作的艺术作品——《基本世界:智能艺术》。

走进展厅,显示屏实时呈现你的表情、动作的艺术形象,还可以多人互动。这就是商汤科技与艺术家李元素合作的虛实结合的作品——《南京西路风格迁移》,它的算法融入了商汤人体检测跟踪+人体分割算法,再结合图像处理技术,实现真实视频到艺术风格视频的实时转换。这件作品的特点,是它不以“人”的意志占主导,而是机器辅助人的关系,人为机器设定一些准则,机器通过训练和学习图像特征,可以将“看到”的人物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并进行风格化加工,成为一个实时的创作型艺术机器。如果我们把传统的艺术观看总结为“艺术家——观众”这样一组关系,那么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由于创作者不仅是人类,还有智能机器,所以这个关系被扩展了:除了之前的“艺术家创作——观众观看”,又有了“机器创作——观众观看”“艺术家创作——机器观看”“机器创作——机器观看(这组关系就很像生成对抗网络,只不过审美的判别可能要复杂得多)”。

想象未来,也许不同的机器自有不同的审美标准;也许机器和人类终究难以相互欣赏各自最核心的情感表达;也许人类终将与机器融为一体……

也可以看出,AI亦是艺术很好的载体和媒介,普通人可能很难感知到艺术家所要传递的情感和美,而AI能让每一个普通人都亲切体验到生活的大美,里面的情感和人性与艺术家的作品是相通的。

(摘编自“商汤科技"《AI无疆,艺无界》)

材料三:

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主任张文宏作为对话嘉宾。介绍人工智能在应对疫情当中的作用。

“疫情中人工智能发挥了什么作用?未来公共建设中,人工智能还能发挥什么作用?人工智能可以帮你预测疫情进展吗?”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抛给张文宏的几个问题,同样也是公众关切的问题。

当社区封闭以后,人工智能在智能化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社区都关闭以后,整个城市怎么运行、市民怎么生活,又怎么维持一到两个月时间?这次,人工智能帮助政府做到了智能化管理。”张文宏为AI点赞。

张文宏说,作为医生,他很不愿意被大数据替代掉,也不愿意在拥有大数据后,有人把X光片数据一输入就能开出处方。针对此次疫情,他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真正发挥作用的地方不是在医疗诊断治疗方面,而是公共卫生体系的资源调度和智能化运营,“从人工智能参与到物资的调配的时候,我们就意识到将来人工智能具有非常强大的物资调配能力”。

他特别提到,要反思疾控公共卫生存在数据“孤岛”问题:医疗机构的数据如何第一时间汇聚到大数据平台?线上数据和线下数据如何融合,然后预警,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今天飞来多少个航班,航班所在国家的疫情如何,我们的医疗资源要相应增加到什么程度,这些都应该有真实的数据。今天我们的防控是熔断式的,熔断就不能‘人工智能’。将来的数据应该是真实世界的数据,非常期待线上线下的数据结合。”

“大家现在对人工智能寄予了厚望,但是从新冠肺炎疫情开始至今,我感觉这仅仅是它的一个起点。”张文宏表示。

(摘编自《张文宏:疫情防控中,AI的真正作用在于物资调配》)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