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司马迁的《史记》,是大家熟知的历史名著。他在《报任安书》中说,写《史记》是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三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史记》的写作目的是研究“天”和“人”之间的关系,把从古到今历史上的发展变化大势搞清楚,成为司马迁一家之言。现在看来,司马迁自我评价的这十五个字还是比较全面的,它既表达了司马迁写《史记》时的目的要求,也概括了《史记》这部书在史学上的贡献。

《史记》的写作开始于公元前104年,到公元前91年前后才写完。它的写作背景可以从西周共和执政(公元前841年)时说起,一直讲到司马迁开始写《史记》时为止。这几百年,无论从社会历史的发展或从历史研究的发展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西周和西周以前的历史,所记录的都是王朝的事情。尽管殷商、西周都有许多藩国,但从甲骨文来看,记载的都是王朝的活动。从《两周金文辞大系》中也可以看出,西周的作品也都是王朝的作品,没有记载诸侯的作品。《诗经》里的《周颂》《大雅》也是讲王朝的东西。王朝以外的历史记载很少。

从西周末年开始,王朝以外的历史记载才多起来。诸侯之国的活动,从鲁国、齐国、晋国、卫国开始,有了记载。有纪年可考的以鲁国为最早,其他国家大多从共和执政以后的历史记载才有年代可考。从这里可以看出,西周末年是个变化开始的时期。武王灭纣以后,大规模封侯建国,山东东海,黄河中下游,到处都是它的侯国。他们利用被征服的当地人民作为劳动力来开发土地,这在《诗经》《左传》里都有记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王朝与侯国之间、侯国相互之间往来逐渐增多,矛盾也逐渐多起来了。从现在留下了的史书看,如《春秋》《左传》《国语》早从西周末年,晚到周平王末年,记载的都是有关征伐、会盟、朝聘、往来的事情。这些历史记载反映了在当时社会经济相当发展的条件下,彼此关系的复杂化。所以,从西周末年起,特别是从东周平王起,诸侯各国的历史也开始发展起来。这个时期正像通常历史学家说的那样:周天子权威旁落,诸侯掌权了。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秦统一了全国。秦汉之际,斗争也很激烈,发生了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争霸。结果,由汉高祖称帝。此后,又从汉高祖传到汉武帝。《史记》的主要内容就是反映这些历史过程、事件和人物的。

从西周末年到汉武帝统治的七百多年间,历史的变化很大。从一个王国分封出好多侯国,其后又相互兼并,出现了战国七雄,随后秦又吞并六国,统一全中国。这是个什么性质的变化呢?对于这个问题,史学界目前还没有定论。如果说西周是封建社会,那么这七百多年的变化,就是从地方割据的封建社会发展到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如果说西周是奴隶社会,那么最晚到春秋末年,社会性质就开始发生变化,到汉武帝时,封建社会形成了,各种制度基本上都建立起来了。汉武帝的活动,给以后很长一个时期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因此,不管从哪一种分期的观点来看,这个时期都是一个大变动的时期。

《史记》写作的历史背景,就是这样一个漫长的、不断变化的历史时期,也就是中国形成统一的封建大国的时期。在司马迁以前,《春秋》《左传》《国语》曾将春秋时期的历史作过总结,但它们包括的时期很短,写得也不够完整。司马迁的《史记》发扬了《春秋》《国语》的传统,综合了他所见到的历史记载,对这个变动时期的历史作了总结。从此以后,每当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都有历史著作出现,为前代作总结。

(摘编自白寿彝《<史记>以前的历史写作》)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