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模式——职业伦理教育的有效模式
职业伦理教育文化模式是指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在文化哲学和道德哲学的指导下,用文化方式对准职业人和职业人进行影响、塑造,使之建构职业伦理规范,具备职业伦理决策能力、职业伦理价值判断行为,养成健全职业人格,从而促进人的职业成功与组织兴旺的程序。
文化模式所指的适切的教育目标和内容是一种适应时代要求,能基本满足受教育者伦理教育需要的整体的、有层次的、丰富、生动培养目标的教育内容。以往职业伦理教育模式由于缺少对职业伦理教育的深刻理解和人性的全面把握,尽管也有美好的理想和追求,但在具体设计、规划教育目标和内容时,总是使自己陷于片面和尴尬的境地。
我们以科尔伯格的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为例进行对比说明。认知发展道德教育模式,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最有影响的道德教育派别,也是当今西方职业伦理教育特别是商业伦理教育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模式。它提出了崇高的道德教育目标,即以人类正义公平为最高道德发展水平,“科尔伯格等人最终期望儿童或成年人初期达到道德认识发展的‘第三水平’”,但该模式的终点却是通过两难故事法发展受教育者道德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用公正团体群体途径发展学习者的民主价值观。可见,科尔伯格的认知发展道德教育模式,从目标和内容看有这些不足:道德教育目标以促进个人发展为中心,片面夸大了个人的作用和价值,忽视了道德的社会价值:任何人的道德品质包括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多种因素,认知发展模式只关注道德认知能力,窄化了道德教育目标和内容;人类优秀价值观很多,认知模式仅把正义作为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肯定是不妥的,以致他的同事、哈佛大学著名女教授吉利根也对此不满,认为人类除有公正价值取向的伦理道德外,还有关怀取向的伦理道德观。西方社会其他职业伦理教育模式,如体谅模式、沃顿商学院的“整合模式”等也存在类似的缺陷。
职业伦理教育的文化模式,不能说是当代职业伦理教育的集大成者,至少他在努力克服那些片面、僵化理解和设计职业伦理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做法。德育的文化意义和价值被忽视,这些都是造成德育现状困境的重要原因。职业伦理教育文化模式意在恢复我国职业伦理教育的文化意义和价值,将我国职业伦理教育从工具价值论、外在价值、社会本位等泥沼中拉出来,使职业伦理教育真正成为人的生活过程、发展过程。因为,从文化的角度理解和设计职业伦理教育,职业伦理教育就是一个以日常生活、社会心理为起点,跃迁至理性认识,最终升华积淀为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广角镜头,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必须对教育对象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关怀。文化的本质和结构决定了职业伦理教育文化模式能够包容和满足新时期伦理教育扩展其内涵和功能的需求。
(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