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读书是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文字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随着朗读、鉴赏、记忆等行为。这些符号最常见的是语言文字,其他还有音符、密码、图表等;一般获取方式是用眼睛观看,也包括盲人用触觉来识别凸字等其他获取方式。
材料二:
读书分为精读和泛读。泛读即广泛阅读,指读书的面要广,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具备一般常识。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拓展思路。马克思写《资本论》曾钻研过一千多本书,通过阅读来搜集大量的准备资料。
材料三:
1997年1月,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国家教委、国家科委、广播影视部、新闻出版署、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九个部委共同发出了《关于在全国组织实施“知识工程”的通知》,提出了实施“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的“知识工程”。这是以发展图书馆事业为手段,以倡导读书、传播知识、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为目的的一项社会文化系统工程。2000年,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把每年的12月定为“全民读书月”,这是实施全国“知识工程”的重大项目。二十年来,在全国各地组织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材料四:
北宋大学士苏轼,少时在父亲苏洵的教导下,博览群书,知识丰富,常常受到父亲的诗朋词友的称赞。因此他有些飘飘然。
一日,年少气盛的苏轼,骄傲地写了一副对联贴于自己的书房门口。
联云: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老父亲一日得闲,来到大儿子的书房检查他的学业,抬头看见对联,连连摇头暗叹。儿子如此不谦虚,他很生气。于是,他找来几本文辞深奥的古书喊道:“轼儿,你细细读之吧!”说罢叹息而去。
苏轼看了一本又一本,书上的字、词、句他有很多不认得、不理解,心中十分惭愧。于是,他赶紧提笔将门上联语各加了两个字。
从此以后,苏轼立志虚心学习,终于以他的勤奋努力,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造诣也达到了惊人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