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雪游龙、雪飞燕、冰丝带……作为城市的名片和地标,北京冬奥会场馆设计充分与中国传统文化充分结合。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在冬奥舞台绽放,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在延庆赛区,小海陀山上的场馆都有一个亲切的中国昵称。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采用了中华文化图腾“龙”的创意,16个角度、坡度不同的弯道,俯瞰下去正如一条蜿蜒的游龙盘踞在山脊之上,被形象地称为“雪游龙”。一块块木梁搭在连接架上,再铺设上屋面木龙骨、木瓦,搭成完整的遮阳棚。1.9公里的赛道好似披上了一层富有中国古建筑风格的“龙鳞”,能有效保护赛道冰面免于受到各种气候因素影响。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远远望去就像一只振翅欲飞的燕子;7条赛道直上云霄,如飞燕腾空,又因运动员在赛道飞驰,如雪上飞燕,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又被称为“雪飞燕”。“ ① ”的传说中描述,海陀山为大鹏鸟落下的羽毛变化而成。“雪”是冬奥元素,“飞燕”是古代传说中的吉祥之鸟,“雪飞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场馆和项目的特点,是冬奥文化和传统文化在延庆赛区的精彩诠释。
北京赛区的竞赛场馆有6个,其中新建的两个场馆都是填补国内和北京市空白的项目。
首钢滑雪大跳台以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飘带元素与配色装点,其中心的曲线与飘带的曲线十分契合,我们称它“雪飞天”。这是北京冬奥会唯一位于城区的雪上项目场馆。它依托工业遗存进行建设,成为城市老工业遗址文化与奥运文化完美融合的代表性景观。大跳台在首钢园整体偏灰的背景下跳脱又并不突兀,在群明湖湖水的倒映下尤为灵动飘逸。
国家速滑馆也完美地将中国文化融入其中。西汉开始,中国被称作“丝国”;2000多年后,被称为“冰丝带”的国家速滑馆成为北京冬奥会的标志性建筑。运动员在高速冰道滑行时,带出的轨迹如同丝带,场馆外墙由玻璃制作的22道装饰条,寓意着北京2022。丝带外立面透明的玻璃体上装饰着宛如冰晶的白色花纹,仿佛披上了一件晶莹剔透的冰雪外衣,也将冬奥体育文化与“ ② ”的中华之美融为一体。
【材料二】
通过技术攻关,冬奥三大赛区的场馆都充满了科技范儿。
国家速滑馆采用世界跨度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用钢量仅为传统屋面的 1/4;被称为“雪游龙”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采用“毫米级”双曲面混凝土喷射及精加工成型技术,1.9公里赛道一次性喷射浇筑成型;国家游泳中心由“水立方”转为“冰立方”,应用装配式快速拆装和调平动态监测技术,20天内完成“水——冰”场地转换;国家速滑馆、五棵松体育中心等场馆选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系统,冰面温差控制在0.5摄氏度以内,碳排量接近于0;此外,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将鸟巢建设成为数字、低碳、智能体育场馆……
为解决观众在室外观赛取暖问题,场馆设置了舒适性提升技术,实现零下20摄氏度体感温度下,设备表面温度10秒内升至40摄氏度以上,可以显著提升观众舒适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