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沙漠的另一面

①沙漠中有着非常奇特的生物群落,能在此生存的生物都具有适应沙漠极端生存环境的超能力,比如为了避免水分流失,沙漠中的植物大多都化叶为刺;为了散热,耳廓狐长着大大的耳朵;为了咀嚼刺嘴的仙人掌,沙漠中的野猪进化出了坚硬的嘴和专门的消化系统。

②沙漠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矿藏,不仅拥有大量的钢、黄金和钻石等,还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石油储藏库之一,拥有世界上75%的已知石油储量。

③沙漠是世界上最干燥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矿物而言,人类难以忍受的干燥气候却是它们形成和聚集的有利条件。在沙漠中,当携带矿物质的地下水蒸发后,许多化学物质就会积聚,经过长时间的沉积、浓缩,形成大规模的矿床。不过,沙漠中的石油并非因为干燥气候而形成,而是这些地区在变成沙漠之前,曾经是浅海区域,拥有大量海底植物的尸体,当这些尸体被微生物无氧分解后,经过漫长的演化,就变成了石油。

④“炙热”是沙漠的代名词,因为沙漠区域上空的云量较少,大部分太阳辐射可以直接到达地面。太阳能是最清洁且用之不竭的能源,于是,人类在沙漠中设置了许多太阳能电池板,收集太阳能。广袤无垠的沙漠有着数万平方千米的空间,可以用来安置太阳能电池板。科学家表示,如果利用现有的技术,仅需撒哈拉沙漠10%的面积就能为全世界提供所需的电力,这一项目正在计划过程中。

⑤一直以来,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奇迹都是在沙漠中出现的,比如木乃伊、金字塔和敦煌壁画等等。原因在于,干燥的沙漠气候提供了十分有利的保存条件,使这些遗散或文物不受水的浸泡,也免遭微生物侵蚀。

⑥在地球上,除了森林,沙漠也是一个重要的碳汇场所。与森林固碳的方式不同,生存在沙漠含水层和沙土中的细菌可以从空气中收集和储存二氧化碳。世界上所有沙漠中的含水层可能含有约1万亿吨碳,这比陆地上植物所储存的破含量还要多1/4。我们都知道,当森林遭遇大火时,生物中储存的碳又会被释放到大气中,加剧温室效应。不过,溶解在地下含水层中的碳却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因为当它们随着地下水进入沙漠深处后,就会在那里存留数千年,很难再逃逸回大气层。

⑦照这么说来,沙漠就是一个大宝贝,那么,为什么人类还要一直倡导将沙漠变为绿洲呢?因为沙漠在风的携带下不会停止扩张的脚步,而沙漠的进一步扩张很可能会直接影响全球的平均温度,并使邻近地区的水分蒸发得更多。对于人类而言,沙漠生存环境恶劣,沙漠农业的质量和产量也都较低,为了进一步扩大人类的居住区域,需要改造沙漠。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减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