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意象”和“意境”这两个范畴在内涵上也有一定的差异,但中国古代学者在使用“意象”和“意境”范畴的时候,常常会有混用的情形,尤其在指称情景交融等特征方面,两者的含义是相通的,并且有重叠之处。当然,作为两个范畴,它们必然是有差异的。

意象是关于美的本体形态的指称。审美主体对自然物象、社会事象和艺术品等的鉴赏,以意象的创构为旨归。陆时雍说:“树之可观者在花,人之可观者在面,诗之可观者,意象之间而已。”把意象看成诗歌可观的风采。罗庸则将其推及一切艺术,认为:“意象是一切艺术的根源,没有意象就没有艺术。”在审美活动中,主体的感发在意象创构中起着主导作用。主体通过能动体验及传达能力,使意与象交融契合。意象中的象,是主体感官所感受到的物象和事象。意与象交融为一,正是主体的情意与主体所体悟的物象、事象的浑然一体。 

在审美活动中,意象的创构体现出主体的创造精神,同时也常常包含着久远的文化积淀。在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中,以意象为本体的观点是贯穿始终的。意象范畴从先秦《周易》和老庄思想中开始萌芽,到晚清中国学术的现代转型,一直沿用至今,形成了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

在艺术作品中,主体通过意象建构的一个独立自足的世界,就是意境。境在审美对象中通过“象”得以呈现,经由主体基于感性又不至于感性的超感性体悟在心中成就意境。境既有疆域、界限的意思,也有层次的意思。意象或意象群及其背景的整合可以营造出独特的意境,并在意象所依托的时空中得以体现。如齐白石运用黑和白两种视觉元素就能绘制出鱼虾在水中自由游走的境界。

我们对“意境”二字的理解既不能望文生义,也不能简单拆解。意境之中固然可以分析出意的成分和境的特点,但是说到底,意境不是意加境,也不是抽象的意的境界,而是意象的境界——意境是奠定在意象浑融的基础上的。意境是对意象的升华,有着更为复杂的内涵和更为突出的特征。

意境通过具体的意象来呈现,意境附丽于意象,是由意象产生的效果。从审美的角度看,意境中是有象的。意象是基本形态,意境是通过意象的感性形态而得以呈现的。自然山水和文艺作品等,都是通过意象呈现出意境的。《登幽州台歌》也是以象构境的。诗人登幽州古台,极目四望,眼前一片空茫,触发了他目空千古的孤独感,遂念天地悠悠,怆然涕下,其中显然是有象的——由广阔苍茫的意象而呈现出一个寂寥悠远的意境世界。陆时雍曾说:“境成有象。”意境中因象而充满意趣。意境可以指独体意象及其背景所构成的境象,也可以指意象群所构成的整体境象,其中无疑都是包含着象的。意境和意象都追求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在意象和意境的相关性中,两者最重要的重合点在于情景交融。而意境是情景交融所呈现的整体效果。情景交融创构了意象,是意境的前提和条件。意境侧重于意象内在的度,是对其抽象特质的指称,从而有力地拓展了意象范畴。但意境的这种效果已不是意象本身,其中尤其体现了主体的素质和修养,具有鲜明的主体性特征。当然,意象的使用畛域更为广阔,更具有普适性,而意境只是部分审美对象所具有的特质,不能囊括意象的全部外延。从感性形态、思想的延续性和普遍性看,选择意象作为中国美学的本体范畴更为合适。

(摘编自朱志荣《论意象和意境的关系》)

材料二:

意象有多义性和象征性;意境则没有。由于我国古典传统美学重体验,重直觉,讲求神似,追求意味,推崇味外之旨,弦外之音,韵外之致,在创作中讲究意蕴含蓄,以少总多,小中见大。而意象正是这种特征的最好体现。

首先,意象是以最简洁、最富有暗示性的物象去表现尽可能深广的内涵,以有尽寓无尽,从有限中表现无限,这样给欣赏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由于鉴赏者思想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社会阅历、想象能力、心境等方面的不同,对极富暗示性的意象理解就会各不尽相同,也会使之显出多义性或不确定性。还有就是意象是以自然景物为其外部表现形态,自然景物的审美意义蕴含有较大的灵活性,景物的万千变化,会引起人多样审美情感,人与自然景物之间审美联系也就变得十分繁杂,这样不同的人在体会意象的“象”时,就有不同的感受,从而造成意象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如王昌龄的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后人对诗中“冰心”的理解就有各种含义。一是说清白;一是说清廉;一是说自命清高;一是说心灰意冷。这些说法不可能都符合作者原意,但由此可见,正是意象的多义性,才调动了阅读者去想象,去再创造,从而丰富了艺术思想。

意象还有象征性。因为意象是以感性形象表现深蕴志意。志意是没有具体外形,不可视,不可触,难以通过感官直接把握的,这样它只有借物体现。诗作中常用景物之实代表情思之虚。将情思寄托于景物,使景物情思化。因而意泉就自然具有象征性的特点了,如屈原的《橘颂》中,诗人对橘的特征和形象细加描绘,使橘成为他完整人格和个性的表征,那就是独立不迁,深固难徙,秉德无私。因此,橘就从生活的具象转化为一种象征的意象了。

(摘编自曹正文《意境与意象的辨析》)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