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三个文本,完成各题。

文本一

2021年12月6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如下

表:
 

1.觉警时代
2.yyds
6.绝绝子
7.躺平
3.双减
4.破防
5.元宇宙
8.伤害性不高,侮辱性极强
9.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10.强国有我

2021年12月10日,上海《语言文字周报》公布2021年“十大网络流行语”榜单如下:
 

1.卷/内卷
2.躺平
6.夺笋
7.康续
3.破防
4.emo
5.yyds(永远的神)
8.社恐/社牛
9.一整个x住
10.普信男/普信女

 

文本二

语言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早在2000年前,当人类创造了农业,出现了谷、粟、麦稻等农作物时,自然就产生了谷、粟、麦、稻等词汇。十七世纪,由于蒸汽机、内燃机、航海技术的出现,自然就产生了蒸汽机、内燃机、火车等词汇。20世纪40年代,第一台计算机问世,人类迅速进入信息时代,于是,出现了大量的新的科技词汇,如电脑、软件、地球村、光盘……总之,每一次科技进步,都会涌现大批新人类的语言就是这样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社会变革也是如此,当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转变时,资本家、市场经济、银行等词汇应运而生,近几十年来,历次政治运动也都出现了一些新词,如建国初期的“三反五反”“总路线”。改革开放后的“小康社会’等。语言文字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是有密切关系。

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犹如一面镜子,既记录了历史发展的变化轨迹,也折射出当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时代的新词汇,不仅能反映社会的民生发展,还能展现中国与世界的时代风貌。

文本三

语言学中有一个流行说法:语言是一条河流,不断有旧的渣滓沉于河底,最终消亡,也不断有新的河流汇入,让这条河流保持活力。

这能解释网络用语的“转正”现象。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的头版标题出现了网络用语“给力”,这成为标志性事件。此后,许多网络用语开始出现在主流媒体中。当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2009》中还表示,网络热词不断丰富着民众的语言生活。

仔细研究那些被认可并“转正”的网络词语,不难发现它们都带有这样的特征:符合汉语结构规律,符合汉语语法规范。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何即使使用者众多,时下的一些网络用语也越来越难以“转正”。

语言规范不仅是各个语言内在的要求,全民语言中那些准确、鲜明、生动和具有普遍性的成分才有机会在语言的长河中葆有长久的生命力。

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不少曾经的流行语也已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多数人认为,我们在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上,不必“一棍子打死”,该规范的规范,该引导的引导,“我们理应相信汉语历经数千年而不衰,自有其强大的自我净化和发展功能,自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