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回答问题。

[文本一]

60年后,如何让雷锋精神深入人心?

①1963年,毛泽东同志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自此之后,从学雷锋报告会、文艺演出,到组建志愿团队,再到关爱老幼弱残,学雷锋活动在各地持续开展。雷锋精神成为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不断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参与塑造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②雷锋精神经久不衰,因为它始终是高尚情操的同义语,是民族精神的代名词。雷锋立志“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折射出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雷锋甘当“螺丝钉”,映照着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品质;雷锋“不乱花一分钱,不乱买一寸布”,展现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豪情……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正是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最好呈现,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生动注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其道德力量不会因为时代变迁而逐渐衰弱,其榜样光辉更不会因为人事更迭而愈发褪色。

③雷锋的生命定格在了22岁,但他的生命在很多人身,上得以延续;雷锋离开我们已经60年,但他的精神一直激励我们矢志前行。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王杰,到勇拦惊马救下儿童的刘英俊,再到“越干越基层、越干越辛苦”的郭明义,雷锋精神在一代代人的践履中赓续传承。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雷锋精神不断播种生根、开枝散叶,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

④也要看到,社会上也曾出现过对“学雷锋”的质疑之声。当老人摔倒扶不扶成为问题,有人对见义勇为产生疑问;当金钱至上的价值观袭来,有人将舍己为人看作“犯傻”。与此同时,个别地方在学雷锋时陷入误区。有的流于形式,“雷锋三月来了四月走”;有的落于片面,除了扶老人过马路外似乎无事可做。相关现象不能证明雷锋精神过时。恰恰相反,越是社会转型期,越是社会飞速发展,越需要雷锋精神的激励,越能彰显出榜样力量的引导。关键在于,如何让雷锋精神与时俱进,绽放时代光芒。

⑤江苏连云港的“雷锋车”组,先后有6代车手500多位姑娘爱心接力,免费帮助运送摆渡旅客33万人次,为需要帮助的旅客施以援手。事实证明:学雷锋不能止于“一时”。纪念日的目的是致敬,更是传承。只有把学习落到日常,雷锋精神才能不断释放正能量。

⑥从把心血汗水洒向千家万户的扶贫干部,到在疫情防控一线不分昼夜连续工作的白衣天使,学雷锋在新时代绽放出新形式。事实证明:学雷锋不能止于“一事”。工作岗位、邻里交往、公共空间,无处不是学雷锋的场所。“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让雷锋精神照亮各不相同的工作生活,那些信念、进取、大爱就能支撑更多人前行。

⑦雷锋是永垂不朽的英雄模范,也是生动鲜活的青年个体。不少人或许不知道,雷锋也是爱写小说、诗歌的文艺青年,也是学骑摩托、学开汽车的时髦小哥,他同样拥有青年人一样的爱恨情仇。还原可亲可爱、立体丰满的雷锋形象,避免过分拔高、不食烟火的扁平建构,有助于帮助当代青年扭转英雄模范高不可攀的观感;把雷锋精神与当代社会特点有效勾连起来,青年才能更好走进英雄模范的精神世界,真正将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⑧不久前,雷锋精神被纳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中国人的精神星空上,雷锋是不可或缺的一颗恒星。找准时代与精神的结合点,创新形式讲好雷锋故事,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我们定能为社会注入更多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选自“人民网”2022年3月5日,有删改)

[文本二] 

日前,郑州市中原区“学习雷锋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在五一公园举行。线香、虎头布鞋、剪纸、泥猴、古琴、烙画等各种非遗项目在现场展示,令市民赞叹不已。

民间剪纸非遗传承人用剪纸剪出的“冰墩墩”憨态可掬、活泼可爱,吸引不少市民驻足观看。海沉逸品非遗香学的负责人不仅展示了手工线香制作过程,还推出了盲盒,体现出传统非遗文化的创新和发展。现场其他非遗传承人也都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拿手绝活的制作方法、加工工艺讲解给市民,以这种志愿服务的形式弘扬传统文化,助力中原出彩。

每年3月3日为洛阳社区“亲邻节”、每月3日定为社区“亲邻日”。洛阳各社区纷纷以各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亲邻日活动,建立了包括全国学雷锋“四个一百”最佳志愿服务组织一洛阳市好人颂社区 艺术团、洛阳市志愿者社区书画院在内的“10+1”志愿服务团队。去年全市开展志愿服务项目1869个,开展活动近2万次。

(选自“大河网”2022年3月5日,有删改)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